输电线路工程施工过程可视化管理应用及展望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邢超
[导读] 摘要:输电线路工程建设往往具有施工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牵涉单位多、施工工序杂等特点,随着输电线路划分施工标段和参建分包队伍不断增多,工程施工过程管理的难度和成本也会不断增大。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输电检修分公司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1
        摘要:输电线路工程建设往往具有施工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牵涉单位多、施工工序杂等特点,随着输电线路划分施工标段和参建分包队伍不断增多,工程施工过程管理的难度和成本也会不断增大。现有的工程施工过程管理多采用人工管控、定期逐层上报的模式,信息化管控手段确实,管理指标粗放不够精细,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降低工程管理成本,提高工程综合投资效益,有必要通过采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开展工程信息化管控。
        关键词:输电线路;可视化;应用
        电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输电线路建设工程是电力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自始至终关注输电线路建设工程的管理,先后颁布了多项输电线路建设管理条例,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充足支持。但是,由于诸多复杂社会性因素影响,输电线路建设工程管理问题频出,影响了电网安全。基于此,探究解决输电线路建设工程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输电线路建设工程的基本情况
        某送电线路新建工程,建设地点位于500 k V变电站周边(见图1),全线长度为110.0 km,计划工期为2019年10月开工,2020年10月1日投产。合同签订完毕后4个月内交完,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及银行贷款。
        如图1所示,该工程共有120基杆塔,是区域主网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满足区域电网联网的需要以及电力送出、增强接纳整个区域电源能力的需要。同时,可以提高更大范围内间断面输电能力,实现区域与更大范围接壤供电相互支援,完善电网结构,为构建坚强电网提供有力支持。
       
        图1 输电线路建设工程
        2 输电线路建设工程的管理问题
        2.1 建设管理目标不清晰
        输电线路建设工程管理涉及规划、国土、铁路、交通等诸多部门,任意一环节协调管理目标不明都会致使工期延滞。再加上线路跨越手续办理较为烦琐,管理目标变更频繁、要价高,致使整体线路建设工程形势不容乐观[1]。
        2.2 违背规章操作时有发生
        虽然我国为把控输电线路建设质量在多年前实施了监理政策,但在输电线路建设工程管理过程中,违背规章操作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多数问题也无法及时被发现、解决,存在安全质量隐患。
        2.3 管理评估制度缺失
        当前,输电线路建设工程管理中仍然存在管理评估制度缺失的情况。现有管理评估制度均从宏观层面、大方向着手,没有详细可量化的评估指标,也无法给予管理者科学的判断依据,影响了后续工作的良性发展[2]。
        3 输电线路建设工程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
        3.1 制定清晰的建设管理目标
        根据输电线路建设工程运行情况,管理者可以预先估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薄弱部分,并制定对应的管理目标(见表1)。
        表1 输电线路建设工程实施阶段薄弱部分及管理目标(局部)
       
        在上述管理目标明确的基础上,输电线路建设工程管理人员可以从“创一流”的延伸、深化入手,以目标为引导,以过程为重点,落实目标成本作业管理方针,渐进式实现安全零事故、设备零缺陷。同时,对现有线路安全指标、线路跳闸率、标准杆塔及线路创建、专业化管理环节展开深层次分析。结合输电专业管理规范,对输电线路管理目标体系进行全方位优化、规范,为运行环境和谐、技术措施完善、效率效益提高、设备安全稳定、管理严格规范的良好局面形成提供依据。
        3.2 细化标准化管理制度
        输电线路标准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可以落实输电线路建设工程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约束工作者行为,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优质性。
        (1)细化建设管理设备管理制度。从杆塔设备编号入手,落实规范、齐全、统一原则,进行编号以及配套警示标志牌的设置,并健全设备巡视考核制度,保证设备良好的技术性能。同时,以《架空输电线路管理实施细则》为依据,明确输电线路与变电站、主线与分支线的分界点,强化分界点设备管理。
        (2)完善建设管理基础资料管理制度。面对输电线路实际建设现状,可设置专门的建设管理基础资料库,以图片+数据+文字的形式,全过程记录操作者操作情况并将其录入输变电生产管理数据库。据此,进一步调整现有绩效考核制度、运行检修规程,切实约束、规范操作者行为[3]。
        (3)优化更新建设管理组织责任制度。从建设项目负责派驻施工入手,结合合同约定的服务内容、建设特点、工作期限,组建一支履行承包合同的管理组织机构,并以文件的形式任命总负责人以及主要管理人员,同时以书面形式通知其他参建方。标准化管理下的输电羡慕管理组织应包括项目经理及副经理、项目总工、技术员、安全员、质检员、造价员、信息资料员、材料员、综合管理员、施工协调员等岗位。各岗位人员需要负责对应岗位内的职责。例如,项目经理及副经理需要负责组织实施施工合同范围内的具体工作,同时编制管理策划,负责人员安全培训及技能教育;安全员则需要熟悉现场安全管理要求,参与执行各类现场应急处理方案,及时发现基础执行单元风险及时组织人员解决。除此之外,若现场建设管理存在单项工程交叉作业,每一同时施工单项工程均需设置项目总工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在这个基础上,根据现场标准化管理需要,设置若干个施工班组。例如,在组塔、架线阶段,需额外配置安全员、班组长、架线机械操作手、技术兼质检员等作业层班组骨干。
        3.3 完善建设管理评估指标体系
        建设管理评估指标体系的完善构建可以参照国家电网公司创一流同业对标指标体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以单位总健康水平为准,进行具体单位级别的评定(见表2)。
        表2 输电线路建设工程管理的评估指标及最佳值
       
        根据该电力线路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综合评价可知,在专家层判断准则为时,计算获得的权重向量为(0.295 3,0.536 8,0.165 8),进而得到最大特征量为3.002 5,检验系数CR=0.007 9<0.1,顺利通过一致性检验。在评估指标体系建设的基础上,输电线路建设管理人员可以从设计不合理、选用零部件及设备不恰当、运行维护不到位、施工操作不规范等方面入手,结合评估结果,将输电线路建设管理水平分层、分级。具体包括特大质量问题(直接经济损失在1 000万元及以上)、重大质量问题(直接经济损失在300万元或以上、损坏故障在一个月内无法修复等)、一般质量问题(被迫停止施工、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等。根据分层、分级结果,工程管理者可以制订对应的管理方案,保证输电线路建设工程管理效益[4-5]。
        4 结束语
        电力设施是社会公共设施的一种,保证输电线路电力设施质量稳定是输电线路建设方应尽的义务。输电线路建设方应在健全制度的同时,狠抓管理,明确内部管理责任。坚持立足自我,定期开展输电线路建设管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完善管理制度,切实提高输电线路建设工程的自防自卫效果,为电力设施安全运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斗.输电线路建设工程管理的问题与优化措施分析[J].信息通信,2017(11):271-272.
        [2]廖锦清.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116.
        [3]魏超.输电线路的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管理[J].集成电路应用,2020,37(4):110-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