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场段选址方案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杨明新
[导读] 摘要:以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市域铁路工可设计车辆段选址方案研究为例,结合城市总规、土地性质、运营条件、工程地质、上盖TOD开发、场段共建、资源共享、模式创新等各种因素,对场段选址方案研究分析,其研究思路及结论可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场段选址方案研究提供思路。
        浙江华展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以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市域铁路工可设计车辆段选址方案研究为例,结合城市总规、土地性质、运营条件、工程地质、上盖TOD开发、场段共建、资源共享、模式创新等各种因素,对场段选址方案研究分析,其研究思路及结论可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场段选址方案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车辆段选址;上盖TOD开发;资源共享;模式创新;
        0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土地供应日趋紧张,像中国东部沿海城市,大多都是“七山二水一分田”,土地资源更是弥足珍贵,而轨道交通车辆段占地面积大,严重切割城市整体规划[1],若将多条线路车辆段选址合并,则大大减小了场段对城市规划切割的影响,且场段部分资源共享,符合集约资源的发展理念,同时考虑对车辆段进行上盖开发,并紧邻场段设置车站,方便盖上群众绿色出行,大幅节约城市土地,极大的缓解城市土地供应的压力。
        1工程概况
       
        随着现代城市规模的扩大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结构已逐渐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2],在某城市总体规划中,中心城区将构建 “双轴双心四片” 的空间结构。形成两个城市中心,一个是老的中部复合中心区,一个是新的东部复合中心区[3],根据《温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4]及新建铁路温州市域铁路 S3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初稿[5],温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远期线网由6条线路组成,线网总规模约301.19公里。市域铁路(S线)3条,总长约209.53公里;中心城轨道(M线)3条,总长约91.66公里。M1线线路终于丽岙并设车辆段一座,S3线终于飞云江南岸并设车辆段一座,若将S3线车辆段选址移至线路中间,则可与M1线合设车辆段,本文将着重分析车辆段共建与分建各自的优缺点并进行比选分析。
        2方案提出
        2.1分建方案(方案一)
        S3线飞云车辆段选址方案:出入段线自新城广场站向南引出,下穿正线及温瑞快速路后折向东沿规划火车站路设飞云车辆段,出入段线长1.3km,占地460亩,其中占用永农142亩,拆迁少量房屋。
        M1线丽岙车辆段选址方案:M1线出入段线自终点站向南至G330国道,倒弯接入车辆段,出入段线长0.9km,车辆段占地575亩,占永农约575亩,拆迁少量房屋。
        两方案出入段线总长2.2km,征地1035亩,涉及永农717亩,涉及少量拆迁。
        2.2共建方案(方案二)
        S3线出入段线自南白象站向南引出,至环山路前折向西与M1线共廊道,过下川村后向西设车辆段;M1线出入段线自终点站引出后,折向东至泊岙路站设车辆段,两线形成东西向头抱尾共建方案。
        两方案出入段线总长5.4km,征地900亩,拆迁25万平方米,但方案不涉及永农,总平布置方案充分利用其段场内咽喉区夹心地,布置紧凑,镟轮库、材料棚、工程车库及生产生活房屋可共建,实现资源共享。
        3方案比选
        从工程建设的角度分析,方案二较方案一征地减少135亩,不涉及永农,但出入段线较长,拆迁较多,方案一涉及永农717亩,但出入段线短,拆迁少。
       
        从运营的角度分析,在线路终点设车辆段进路顺畅、收发车效率高,在线路中间设丽岙设车辆段方案进路有折角,收发车效率低、空跑距离长,因此,S3在终点飞云设车辆段方案运营更方便,更为经济合理,但S3线远期延伸至苍南后,收发车及空跑距离两方案差别不大。
        从工程投资的角度分析,共建丽岙车辆段可集约土地,共用生产生活房屋,共用镟轮线、材料棚、工程车库等,减小工程投资。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分析,场段占地面积大,对城市路网切割影响大,方案二(共建方案)两个车辆段共建,极大的减小了场段对城市路网的切割。
        从人力成本的角度分析,共建丽岙车辆段可减少生产生活工人,从而减少人力成本。
        从行业创新的角度分析,M线属于直流供电制式,S线属于交流供电制式,两者共建在全国范围内属首创。
        从车辆段上盖的角度分析,方案二方案选址紧邻温州主城区,交通发达,周边配套较为完善,上盖开发价值高,方案一方案选址于飞云江南岸,而瑞安主城区位于飞云江北岸,交通不便,选址处还未开发,路网及相关配套设施差,上盖开发价值相对较低。
        从地质的角度分析,方案二选址临靠塘河水系,地质较差,方案一选址临靠飞云江及林洋湿地,地质也较差,经调查,两方案地质均较差,且相差不大。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方案二(共建方案)对城市路网切割小,不占永农,资源共享,项目创新新颖,集约用地,节约人力资源,且上盖开发条件好,推荐采用方案二(附注:以上观点仅为个人研究结论,不得做为地方政府研究意见)。
        4小结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场段选址应充分结合线网规划情况(线网包括国铁网、城际网、市域网、地铁网等)及本工程技术条件,有条件共建的场段,应尽量共建,以减小对城市规划路网的切割,同时对于上盖条件较好的段场,应尽量上盖,集约用地,本文以实际场段工程选址方案研究为切入点,籍此与各位专家同仁探讨,希望能为城市轨道交通段场选址方案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创新素材。
        参考文献:
        [1]郭文虎.石塘南车辆段选址方案研究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
        [2]徐瑞华,杜世敏.市域轨道交通线路特点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
        [3]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7年修订)[R].温州,2018.
        [4]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温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21~2026)[R].武汉,2018.
        [5]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新建铁路温州市域铁路 S3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初稿[R].武汉,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