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 林虹
[导读] 美术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意识,拓宽知识面,
        林虹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经济开发区小学                 264400
        摘要:美术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意识,拓宽知识面,帮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更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优良品格,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但我国的教育现状是美术教育往往只是作为一门辅助的课程,并不受重视,因此本文主要想探讨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美术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美术、美术教育、全面发展
        前言: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提高审美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洞察力,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发现美、思考美、感受美
        一、 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自从我国开始实行素质教育以来,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的主要发展目标,但我国教育的实际状况是学校普遍主抓文化课成绩,普遍认为美术教学不属于主要教学目标,只要按照要求开设美术课程,并不在意教学成果的好坏,忽视了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大作用。美术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意识,拓宽知识面,帮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更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优良品格,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
        2.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一般人任务美术课相较于其他的科目来说并不是主要课程,一些学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认为美术课就是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一个用来休息,睡觉的时间。所以如果教师对小学生采取以往的课堂教学方法,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户外郊游和郊游,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通过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活动来提升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美术专业知识的教育。
        3. 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艺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艺术学科要求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观察能力。它还要求学生将所学的审美方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一般来说,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体现在学习方面,学生通过对美术知识的学习,提高艺术鉴赏能力,追求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能够领略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二是内在表现,学生通过对艺术知识的学习,学生能通过作品了解生活的真谛,发现生活的美,成为热爱生活、热爱生活的人。
        二、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审美能力的有效措施
        2. 1 结合实际生活, 保证审美教学生活化
        美术是生活的影子,可以表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艺术就是将生活中美好的人或事通过各种艺术手段表达出来,以此鼓励人们去追求美好的事物,发扬人性的优点。

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将审美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要让学生学会通过简单的艺术方法技巧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情与理解,比如说老师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村庄的印象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回忆起去过哪些村庄,有哪些特色村里有人,画出他们,试着用本课学到的刮削技巧来展示村庄的形象,或者是通过拍照、泥塑等各种方式来展现村庄的美。
        2. 2 善用多媒体教学,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我们的工作学习更加便捷、高效,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善用科技设备。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新的教学方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它具有视频、文字、音乐、图片等多种优势,更能帮助学生进入艺术情镜,感受艺术氛围,领会到艺术作品的主要思想感情。比如小学三年级美术“留秋”课第一卷,为了让学生领略到秋之美,秋之景,教师可以播放来自全球各地秋天的风景记录的视频,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秋天,享受着秋天落叶的魅力,想通过绘画留住秋天。于是,他们主动拿起画笔,结合视频的情况和自己的想象,画出了以秋天为主题的作品。
        
        2. 3 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得到言行对于学生,特别是年纪幼小的学生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教师除了交给学生知识内容之外,各位重大的责任其实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不恰当,或者发表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符的言论或者评价,将会对学生的思维与人格产生不良影响。对此,小学美术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明确高要求,向学生传递正能量的观点,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逐步提高,从而发挥教师的教育功能和榜样作用。
        2. 4 组织学生开展科学的作品评价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欣赏著名的雕塑、绘画等各类艺术作品,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发表自己对于这些艺术作品的看法,然后教师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来对这些艺术作品做出评价和介绍,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艺术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品味。比如对于雕塑作品来说,学生可能更多的是关注这个作品和事物本身的相似程度,如大卫像,学生可能比较关注任务造型像不像,肌肉线条如何,当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就可以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等艺术史开始为学生讲解这些作品,让学生对于这件作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2. 5 结合学生健康观念的形成提升审美能力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处于发展阶段,心智还不成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艺术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借助名画和画背后的名人故事,电影中的美学与角色人格、京剧脸谱中不同人物角色脸谱的忠奸之分,善恶之别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领略各类艺术作品中美与丑,善与恶,正与邪的分别,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当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时,就能分辨现实生活中人与事的善与恶、美与丑,就能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个人品质的培养发展。
         结语:小学美术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时,可以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和感受美的存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比较,使学生保留对美的体验,从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蔺彦杰.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算,2021(04):89-90.
        [2]王文娟.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J].程,2021(01):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