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钟广萍
[导读] 音乐是彰显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法之一,也是人类情感最自然的流露方式之一。

        钟广萍
        湖南省澧县第二中学 415500
        【摘要】音乐是彰显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法之一,也是人类情感最自然的流露方式之一。长久以来,音乐都以其独特的情感魅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在我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注重情感体验的渗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本文将紧紧围绕着情感体验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展开剖析,从而找出渗透情感体验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音乐 欣赏教学 情感体验
音乐在进行情感表达时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但是无论以何种形式进行表达,情感都是其中的关键因素。曾有著名音乐家说过一个经典理论:“为什么要进行音乐的创作?那是因为在我心里有着无法通过正常语言来进行表达的情感,我只能通过我脑海中的旋律来向您传递。”从中可以        看出,音乐在创作过程中充斥着作者的情感体验,我们在进行欣赏的过程中,也要从中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让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为了帮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体会到作者蕴藏在曲中的情感,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进行情感体验的渗透,帮助学生提升音乐鉴赏能力,体会到词曲中真正的魅力。
一、音乐情感体验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也正处于青春期,在这一时期学生们在心 理上和情绪上浮动        比较法,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刺激。高中阶段 的学习任务量比较大,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面对紧张的课程安排,在 心理上会产生较大的压力,精神不能及时的得到放松,严重的情况 下,会造成学习效率降低,不利于成绩的提高。因此,音乐课程的设 置,可以有效的缓解学生们紧张的学习情绪和压力,提高学生们学习 的效率。同时,在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可以进一步的激发学生们 的学习兴趣,感受音乐的感染力,借助音乐表达情感的方式,可以感 受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人生喜怒哀乐。
(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 现阶段,在高中阶段的音乐学习中,所设立的教学目标是充分体 现学生们的学习能力,音乐知识的教学不会太深,更加重视的是学生 的音乐审美        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因此,情感体验融入在高中音乐课 堂中,可以进一步的增强学生们音乐素养、审美高度、审美情感。对 于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是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文化素养,在 音乐审美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会有自己喜欢的风格和审美感受。因 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对审美的需求,积极地引导学生 们用心去体验和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生活,可以树立积极的人生 观、价值观,发挥音乐教学的真正意义。
(三)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给学生们带来了心灵上的享受和解脱,把 学习上的压力在享受音乐中得到一定的解脱和放松。

因此,情感体 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可以给学生们带来一定的放松,在精神 上得到        了鼓舞,用音乐感悟新的体验,传递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 音乐是可以带来力量的,可以鼓舞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们 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们身心积极健康的发展。因此,在音乐课堂教 学中渗透情感体验,可以进一步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情感渗透
二、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体验的途径
(一)结合学生心理特征融入情感体验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身体上和心理 上也逐渐的走向成熟,情感比较的丰富和细腻,在对生活上是充满积 极性和热情。音乐在情感的表达和寄托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作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体验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积极向上, 并且有感染力的作用,积极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借助音乐向 学生们传递力量,产生情感的共鸣。其次,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古今中        外的 著名民歌或乐曲,而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都 是流行或通俗音乐,这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 如果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一直摒弃流行音乐,就会影响 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使其对这门学科产生厌烦感。因此,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可以扩展到流行音乐,提高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缓解学生心中的紧张情绪,进而保证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顺利沟通,让学生更好地获得情感体验。
(二) 创设浓厚的审美氛围, 滋润学生的情感意识 在日常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地创造各种条件, 为滋润学生的情感意识营造浓厚的审美氛围。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第一,组织学生在阅报栏、教室创办专题内容,介绍相关音乐的背景故事和一些音乐家的相关故事,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都充满浓厚的审美氛围,对学生进        行“润物细无声”的音乐欣赏陶冶。 第二,在学生下课期间播放中外优美的名曲,并发动学生推荐自己认为的对学生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的音乐作品,能够弘扬“正能量”的优秀音乐作品,在课前或下课期间进行播放, 以此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及人文精神。
(三)改革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唐代文学家、        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千多年来,这种教育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教师。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则是“谨遵教诲”,老师方觉“孺子可教”。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甚至 以真理自居,采用居高临下的“说教”的方式已经很不够了。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这样做只会扼杀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新课程改革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这三维课程目标可以概括为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
音乐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音乐欣赏的过程既是体验音乐的内在情感,又是欣赏者与音乐内在情感产生共鸣的过程。情感是理解音乐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要以情感为中心,采取多种方式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渗透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之美,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