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张兴军
[导读] 现阶段对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

        张兴军
        湖南省澧县第二中学 415500
        【摘要】现阶段对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要求新课标下生物教学的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要结合具体实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实现;思维导图的概念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本文简要概述了思维导图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进行了创新;
【关键词】思维导图 高中生物 教学模式
为了顺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中教学的教 学目标不再停留在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上,更加注重教 学内容的丰富多样,要求教学紧跟时代的潮流,注重学生对 于学习思维模式的培养。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一定的图形和色彩,改善了传统教学缺乏 趣味性的缺点,提高了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提 高了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对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有长 远的积极作用。
一、思维导图的应用意义
        思维导图的总体结构是通过遴选关键词,寻找知识节点,并将其以一定的关系,搭建知识结构,清晰展现知识点。 以抽象化和形象化的思维方式选取关键词, 并收集与关键词有关的内容作为知识节点, 适应人们整体思维发展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图形。 根据人的思维进行分析,思维导图的模式能够较好的符合应用模式,促进学生关注这项试图,并利于左右脑的协调。 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还能在一定模式上增加特定理论分析,逐步形成脉络清楚的流程。 由此在思维导图的应用中,学生能够将很多知识快速的记录在大脑中,加深理解,达到知识点完善的目的。 教师在依据传统模式进行授课的过程中, 难以体现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层次性和艺术性等特点,致使部分学生难以利        用课堂时间实现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消化, 在知识点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 运用思维导学表达宏观与微观的生物知识,有利于教师架构清晰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促进学生养成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思维导图的实际应用
(一)思与教同步 高中的生物课堂中, 教师主要面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其进行问题分析。 首先提倡学生培养学生生物的素质,认真思索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然后在这个理念下,教师应关注自身的技能水平,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不局限与课堂教学。 最后要多增加课外的探索实践,让学生能够丰        富知识储备、了解生物认识规律。

通过这种基础学习与训练, 学生在知识细节与逻辑结构等方面有非常大的成长,例如在高中人教版《遗传与基因》的学习中,教师整理出单基因遗传病与多基因遗传病,向学生讲解,介绍其原因与影响,学生能够更加迅速的掌握的脉络,在脑中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 教师也应设计思维导图,并在学生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创设相关情境,并课堂中增加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最佳的学习成果奠定基础。
(二)教与学相融 进入新世纪以来, 在国家的课程标准中制定以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为主的教学目标。 教师不仅应该在理论知识方面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教育,而且应该重视相关学习技能的提高,         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发 展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思维导图分为以学生为核心的思维导图和以教师为核心的思维导图,二者相比而言,前者更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 更新教学理念,重视思维导图 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行,高中生物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 学理念,在课堂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己的引 导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学会利用思维导图进 行教学,进一步拓展和发散学生的思维,改变学生被动学习 的状态。首先,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且全面地分析 教材内容,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思维导图恰当的应 用形式,保证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其次,在课堂教学过 程中,教        师需要教给学生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使其能认识 到思维导图运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 际情况,绘制出带有个人特色的思维导图,进而实现较        好的 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生物大分子》的内容时,教师就需要在 备课阶段,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构建该节课需要教学的内容, 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可以了解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构架,让学 生了解蛋白质、核算、糖类、脂质的不同功能以及结构。借 助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从整体上了解这一部分的知识 点,也会借此认识到思维导图的直观性和有效性。
(四)构建知识体系,发展思维能力 生物教师在教学生物知识时,需要遵从循序渐进的教学 原则 。通过各个不同的章节,学生能掌握其中的知识点, 并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        逐渐构建出一个系统且完善的知识 体系。要想更好地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合理运 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点逐步串联起来。在正 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绘制出整个单元的思维带图, 将其中的知识点呈现在学生面前。借助这样的方式,可以让 学生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还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要点, 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完成单元教学、整部教材的教学后, 教师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将整本书、整个单元的知识点整合 在一起,帮助学生查缺补漏,不断完善和优化学生的知识体 系,为学生复习做好铺垫。
高中阶段的生物涉及到非常多方面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较为零散,但是存在一定的规律。这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 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切实提高课堂 教学的有效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