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成就梦想——浅谈核心素养中自律培养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苏玉
[导读] :自律者自重,自重者自强,自强者自信,自信者自由,自由者自在

        苏玉
        河北省邢台市八中(河北 邢台)054000
        摘要:自律者自重,自重者自强,自强者自信,自信者自由,自由者自在!一个人越自律,就会越优秀,越成功,越幸福!
关键词:核心词:自律,核心素养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阻挡了全国学子的开学脚步。在这个超长“寒假”中,大家被迫“宅”在家中进行网上学习。这次网课既是一次最公平的试炼,也是一面“照妖镜”,没有老师面对面的监督,也没有同桌的打扰,大家面对着同样的屏幕,再也找不出“看不清,听不到”的理由。那么,谁在真学习,谁在真玩耍,开学聚首,一试便知!正所谓:一分辛劳一分才,自律的同学必定会脱颖而出,越来越优秀!
        我在从教的过程中发现各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往往有着超乎常人的自律性。而超强的自律性也在助力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功。我所在的学校住宿生较多。这些孩子小小年纪,离开父母,独立生活,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身体也经常出现一些小病症。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这些得病的孩子中,自律性差的孩子占大多数。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得不好。第一是吃饭,要么暴饮暴食,要么挑三拣四,完全由着性子来,一点也不考虑这样吃是否健康,肠胃是否受得了;第二是睡眠,晚上回宿舍不好好睡觉,聊天打闹甚至看手机,第二天还要早起,睡眠不足,课间补觉,既休息不好,听课效率也不高;第三是着装不合理,不会根据季节调整衣物,一件衣服穿四季,衣服脏了也不愿意洗,邋里邋遢。这样“作”的结果就是:免疫力下降,肠胃不好,经常感冒,一生病就要请假,学习成绩也随之下降。反观那些自律的孩子,由于作息规律,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早睡早起,自觉屏蔽对睡眠有害的行为;整洁干净,讲究个人卫生;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原因——专注目标,说白了,就是知道自己大老远的来学校是干什么来了。因为专注,没有那么多的欲望,心思笃定,精神高度集中,身体越来越好,学习状态越来越好,成绩也越来越好,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
        在这里我们再分享一个著名的实验——“延迟享受”实验。在一个房间里摆上一个蛋糕,让参加实验的孩子依次进房间,(这些孩子大多3、4岁)告诉他们:如果能坚持二十分钟不吃蛋糕,那么就奖励他们两个蛋糕。实验的结果当然是有的孩子挑战成功,有的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把蛋糕给吃了。科学家继续跟踪调查,进一步发现:那些不吃蛋糕的孩子长大后在各自的领域大都比较出色。从这个实验我们看得出,自律的确有先天的因素,如果再加上后天的培养,让自律成为一种品格、一种习惯,成功也就变得更加容易了。可能有人会质疑,是不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自律性就会越来越强,不用刻意的培养。

那我就讲一件事情,家长可不可以在家里不玩手机?答案绝对是否定的!培养自律性刻不容缓!
        既然自律这么重要,那么自律到底是什么?从字面意义上可以理解为: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乍一看好像很简单。但是无数事实证明: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最伟大的!一个成年人都无法完全管束好自己,何况是十几岁的孩子?再说说这次疫情中上网课的体会。成绩优秀的学生必定是认真上课的同学,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大家不要觉得这很简单,要知道让学生守着手机、电脑学习,就好比让孙悟空守着蟠桃园,那是非常容易“监守自盗”的,能战胜内心的小魔鬼,一心只读圣贤书实在是太难了!相信这一点许多家长也深有体会。
        在谈如何培养自律之前,我们还要搞清楚几个问题。
一、自律既然是一种品质,一种素质,那么它就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获得,这一点必须要深信不疑,不但教师要深信,学生也要深信,只有坚定这一点,自律培养才有可能成功!
二、自律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甚至是一生的坚守。所以,切不可求快。这其中还会有失败,有反复,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
    下面重点谈谈怎样培养自律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吾日三省吾身。海涅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的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及时的自我检视,自我解剖,将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么作为学生每天“三省”什么?我认为就从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入手,例如:上课听讲是否认真?笔记做得是否仔细?作业是否保质保量的完成?弄不懂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了?这样持之以恒,必然会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超强的自律性。
二、合理掌控时间,拒绝拖延。要说这个世界最公平的东西,那就莫过于时间了。可是有人惜时如金,只争朝夕,有人浑浑噩噩,浪费时间。如何合理的掌控时间?我认为要教会学生制定计划,以计划促行动,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计划,让计划更合理,更有效。其实,执行计划的过程就是自律培养的过程。其次就是拒绝拖延。“拖延”意味着没有时间观念,意味着懒惰、散漫。“拖延”不是性格,但如果不加以改正,它就会成为付骨之蛆,甩都甩不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一点不能打折扣!如果完不成,应该分析原因,是计划安排的不合理,还是自己太散漫,总之不要回避,更不要为自己找借口。我认为还应该有惩罚措施,让自己“长点记性”,不能得过且过。
三、养成好习惯,对不良诱惑说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养成的,当一种习惯养成后就很难改变了,这就是“习惯成自然”。好习惯谁也想拥有,但是养成过程何其艰难。一是,人固有的惰性使然,二是,不良的诱惑时时“捣乱”。特别是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对不良诱惑的抵制能力,例如:手机、电脑。这两个“小魔鬼”时时刻刻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戒网瘾、戒手游”成了教育面临的头号大敌。怎么办?我认为,首先是引导加约束,引导就是要指导学生合理的使用手机电脑,约定可以用手机电脑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哪些;玩游戏也要有时间限制,不搞一刀切。二是树立起榜样的力量,搜集有关因自律而成功的名人故事,让学生受到鼓舞和帮助,让榜样引领他们走向成功。
自律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养成自律好习惯,走向人生更高峰!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一般课题“基于初中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604380)系列成果之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