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王志成
[导读] “学校的安全工作始终要放在首位,人身安全都保不住,还谈什么教育”因此

        王志成
        湖南省澧县教育局 415500
        摘 要:“学校的安全工作始终要放在首位,人身安全都保不住,还谈什么教育”因此,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学校不容推卸的职责,也是我们每位老师的职责,在教给他们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安全教育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所以安全教育在学校的教育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教育安全;管理现状;解决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小学安全教育形势愈发复杂,中小学校要把握时机,全面落实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保证学校稳定教学秩序,塑造良好的教风与学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稳定局面,这也是教学过程中要研究与解决的问题。同时,校领导、教职工不了解安全教育的内容,自身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与学习,无法满足安全教育的需求。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一、当前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
(一)学校对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当前一些学校在安全教育的内容上也非常单调,往往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左耳进,右耳出,起不到实际效果;许多学校的师生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总是出了事以后,才去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亡羊补牢,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小学生安全责任书》替代安全教育
    如今大部分学校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局限于一张《小学生安全责任书》,开学时签订,节假日签订,只要一签订,收到档案室,束之高阁,于是就万事大吉,一切平安。或者有的干脆让学生死记硬背记下来。对于通过什么途径来实施,采用什么方式来教育,根本不予以考虑,而且也没有好的思路与方法。
(三)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死板
    许多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只是采用老师死板的说教,僵硬的解释,学生听着乏而无味,印象不深刻,往往形成水过地皮湿,蜻蜓点水,一阵风过后印象全无,根本就没有达到安全教育的应有效果。

(四)家长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
        因为是农村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孩子有不安全行为或进行危险游戏的时候,没有进行正确的安全教育和引导;对安全问题认识不足,安全意识相对淡漠。学生虽大部分在学校渡过,但受家长和监护人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学生的安全意识也就减弱,加上家长缺乏安全知识,造成了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甚至是空白。

 
        二、中小学安全教育管理的解决策略
        (一)制定完善的安全教育制度
        中小学要定期向家长宣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到安全教育活动中,提升家长与学生的安全意识。如中小学可以开展“安全疏散演练”活动,同时要求家长参与这个活动,通过活动向家长及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
        (二)结合学生特点展开安全教育
         中小学的小朋友受到年龄限制,很多事物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上。学生教师创设安全教育环境时,要考虑这样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考虑学生的具体需求,创设安全教育环境时利用绘本或童话的形式将抽象的安全教育表现出来,方便学生接受这部分知识。
        (三)创设合适的安全教育环境
中小学环境创设,可以将冰冷、无趣的墙面、楼道等变得生动有趣,提高环境的趣味性,通过这种塑造使得空间变得具有生命力,好像有一个人时时刻刻的提醒学生: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独自在家时不要随便开门、和父母逛商城时不要独自走开等。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这些“会说话”墙饰的引导、监督,让学生潜移默化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为其健康成长夯实基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般来说,安全教育的形式包括教师课堂授课、多媒体播放安全教育影片、公共场合宣传、实践演习训练等,也就是人-人教育、人-机培训、人-环境演习等。学校采取多种形式,但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演习较少,这样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就会差,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很多学生更喜欢实践演习的方式学校应加强针对突发事件的演习这一方式,而且学生的年龄偏小,不要总是课堂教学说教,应该采用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方式,比如观看影片、做互动游戏、实践演习等,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也能让其更能接受安全教育。
结束语:中小学安全教育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改善传统安全教育的不足,提高安全教育质量。希望通过本文论述,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提高中小学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选民.中小学校外寄宿生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8(24):23.
        [2]韩芳.内蒙古中小学教育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