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作业设计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任敏
[导读] 语文作业设计,是一种艺术,一种创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任敏
        湖南省澧县九澧实验中学 415500
        摘要:语文作业设计,是一种艺术,一种创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创新性地设计语文作业,让语文作业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为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增添其应有的活力与魅力。那么,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创新性地设计语文作业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语文作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学习心理的晴雨表,传统语文作业其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因此,作业必须注入新鲜血液,即:趣味型作业、层次型作业、社会实践型作业以及探究型作业,以此来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下面笔者想就语文探究性作业设计谈点自己的认识。
        一、初中语文作业的布置现状
        初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间段,因此,教师在这一段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于是许多教师便在反映学生上课效率的作业上下功夫,通过精心设计作业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但究其实质,这些作业均呈现出一种僵硬化、机械化的趋势,不能达到教师理想的效果。
        首先,最直观的一个表现就是反复的抄写。教师为巩固基础词汇,通常会让学生大量的抄写字词,注释以及需要背会的句子或者文章,以反复誊抄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于课本的记忆,从而巩固基础,但一般来说,收效甚微,因为学生认为重复抄写较为枯燥乏味,对誊抄表现出抗拒。
        其次,教师为保证作业质量,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探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空间,阻止了学生间的合作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从提升学生成绩的角度出发,教师养成了一种刻板思维,即“重结果,轻过程”,一切以正确答案作为评判的标准,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及语文的丰富性,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导致学生成绩提升不显著且缺乏合作意识。
        一、从选题入手。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不是科学研究活动。所以确定探究性作业要坚持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着眼于学科知识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服务和服从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探究性作业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不适宜开展一些太成人化和功利性的课题。开展活动时除了紧扣语文学科的问题设计外,还可以事先对学生进行调查统计,以便了解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探究热点,确定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探究课题。

其次,每学期还可以留一定时间让学生“自由探究”,由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再次,教师提供一定的选择范围或若干参考题型,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如学习了《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后组织学生探究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曾发生过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发生了变化?并形成作品进行交流。
        二、从组织形式上落实。
        探究性学习不同于班级授课制的学习,它更开放、更灵活。采用“独立——合作”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是一种收益很大的教学策略。探究性作业过程既需要学生独立地思考探索问题,也需要伙伴之间的合作学习。在语文探究作业中,语言所蕴涵的情感体验,有些是“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的”,这些情感只有经过自己独特的体验,才能获得独特的感受。如学完语文第四单元的五篇科学说明文,我就结合课本上的综合学习,布置学生自由组合,去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我们应怎样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在这次合作、探究的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不仅使语文与自然科学之间架上了沟通之桥,更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样“文中有曲,曲中有文”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为孩子指明探究的方向,提供研究的时间、空间与方法,把孩子们的眼光引向知识的海洋,启迪了思维,激发了想象。
        三、从指导方面加强。
        探究性作业强调学生的自主尝试性,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探究作业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互为作用的组成部分,学生是探究活动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师生是共同开展探究活动的新型伙伴关系。如语文第二单元讲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过的许多杰出人物——邓稼先、闻一多、白求恩、音乐巨人贝多芬等。在学习完这个单元后,我在班级开展了一个“百态人生”的演讲会。布置学生搜集名人轶事,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崇敬的名人(伟人、专家、学者、影视体育明星等),他们在你心目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你又是怎样评价他们的呢?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对世间人性、人生的看法。当然,由于处于初中阶段的年龄,有些看法较肤浅甚至很偏激,此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在一旁细致耐心地指导和引导。
        总之,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语文教学绝不可唯“应试”是从,使学生陷入各种机械的题海中。语文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多样开放的,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炎传.试论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J].文教资料, 2007(09).
        [2]杨春,王亚飞.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探索[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1(01).
        [3]琚金民.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度[J].教学与管理,200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