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上垟乡中心小学,浙江 台州318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小班化教学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应用,逐渐成为当下以及未来的教学趋势。小班化教学的目标不再是单一的认知,而更加集中于多种技能的综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个性化的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性格实施教学。在这个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分层,本文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集中探索小班化教学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一、学生分层化教学
要进行分层教学首先就要将学生进行分层,但分层并不是最终目的,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传统的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学生差异逐渐拉大的现实背景,于是在同一个教师、同一节学习内容教学过程中,面对能力、个性不同的学生,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得综合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分层显得十分重要。
分层的依据则是源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功扎实成绩优异,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基础一般,成绩中等,兴趣较为被动;学习习惯差,作业经常抄袭,甚至有点放弃的这三种类型。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在教学内容准备、教学目标方案设计、作业评价等方面都要进行分层的准备,让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获得进步。教师要注意的是,虽然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分层,但是并不是歧视,而是一种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心情和状态,不能表现出对成绩不好学生的不耐烦或者瞧不起等,每一个学生都是很优秀的存在,都能够开发出不同的潜力。
二、教学内容准备分层化
在教学中,提前做好功课,大致了解班级同学对之前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和程度,根据实际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案,最大程度上实现公平教育。
以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三角形》这节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就可以采取分层的方法,这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基础上,逐渐研究三角形等图形的过程,因而这部分的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学生的思维角度看,由于生活受限,年龄尚小,空间观念及想象能力尚不丰富,加之以前学习直线、射线、线段又都是对一维基础元素的研究,可能导致这节课对于构成三角形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通过课前的分组,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从而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提问。
在课后习题的布置中,也应当按照课程要求进行分层,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相对平衡。每一个阶段的学生能够完成适量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强,最终实现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
三、作业分层化布置
教师可以采取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将题目设计成“基础部分”、“综合提高部分”“思维强化部分”,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首先要对前两个部分的基础进行掌握和理解,能够取得的分数一定要保证拿到,再慢慢培养后面的高阶强化能力。对于他们来说,要求可以适当放低,只需要完成基础的练习,减少作业量,但是要提升作业完成的质量。在加强对他们的关注的同时,也要鼓励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对于有能力的学生就可以多选择一些灵活的题型进行针对性练习,这些学生本身拥有较好的功底,那么基础只要保证没有较大的问题就可以进行思维强化的训练。
例如选做题和附加题,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就可以在平时作业的布置过程中进行渗透,一周一道或者两周一道,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去探索和发现未知。这样合理的分配,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压力,也能够很好的因材施教,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五、分层次合作化教学
对于陌生的课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新知识的获取过程往往能促进一个人的学习探究兴趣。利用学生的竞争和好奇心重的心理,在自主探究后分享结果,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和交流,这往往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做好资料的补充和交流平台的搭建。
例如在学习完“角的基本概念”这节新内容后,学生可能会有很多一知半解的地方,要鼓励学生积极发问,让学生形成不担心问题太简单而被嘲笑的意识。“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分为直角、锐角、钝角。”这是角的基本定义和分类,那么学生可能会想到,“角为什么都是大于零的呢?一定要按照90°为标准分类吗?”。这些问题都是小学阶段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些内容在更高阶的学习后会得到解决。但是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对这些基本概念足够掌握,对存疑的地方可以进行小组内的讨论,或者寻求资料和老师的帮助,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总结
通过分层次教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乐趣,从而形成越学越爱学的良性循环,实现学生高效深度学习,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廷柱.先学后教,分层教学——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探索[J].新课程(综合版),2019(02):155.
[2]陈元芳.探索小学数学学科尝试分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收获[J].学苑教育,2018(08):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