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关键施工技术分析 赵伟利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赵伟利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国家监管部门,都对建筑工程数量、规模和质量提出较高要求。
        烟建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国家监管部门,都对建筑工程数量、规模和质量提出较高要求。在后续建筑工程施工和管理过程中,应对常用的施工技术加强创新和探讨,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而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施工技术,影响着建筑结构的稳定和防水等,因此其具有典型的施工技术研究价值。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在高层建筑中需要大量混凝土,为了避免混凝土收缩、沉降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需要应用后浇带进行分割,在混凝土沉降、收缩完毕后,再将后浇带各个区域相互连接,因此,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管理、控制十分重要。尽管后浇带施工流程不复杂,但是其中包括大量的技术要点,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1建筑工程后浇带的概念
        目前后浇带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后浇带形成与具体适应环境的温度变化和结构不均匀沉降或者混凝土的收缩因素紧密相关,根据要求预留在建筑梁板和墙等结构间有一定的宽度,历经一段时间后形成的再浇筑的混凝土带。探讨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的施工工艺有助于促进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提高,对现浇混凝土本身收缩不均匀沉降导致的有害性裂缝意义极大。在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施工工艺应该作为工程中的核心环节,应重新审视后浇带施工工艺的创新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2建筑工程后浇带的主要功能
        2.1减少温度收缩影响
        新浇混凝土一般会随着温度变化及其他外界的因素不断变化而改变,如热胀冷缩现象。后浇带的重要作用主要是尽可能地降低由于温度收缩导致的危害。后浇带工程实际涉及环节复杂多变,施工工艺能够制约其工程结构,因此,建筑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都应该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做好相关施工预控工作,保证工程进度能够顺利展开。
        2.2解决沉降差
        沉降差能够在不同的基础或是同一个点之间形成相对沉降量,沉降差是相邻的独立基础沉降量之间的差。建筑框架不够均匀,地基的分布也不均匀,基础结构存在相邻荷载影响的高耸情况,具体发生变形的情况由沉降量控制。建筑工程会出现沉降差的原因在于加压过后,地基会产生瞬间的沉降,这时地基土受外荷载作用的影响,体积未及时发生改变,此现象是由于地基土的畸形变得弯曲所致。我国现阶段的建筑多数都是一个整体,在开展后浇带工作环节一般都会对工程进行整体性分割,最后一步浇筑的混凝土将建筑连成一个整体,可以降低沉降差。
        2.3建筑工程后浇带的分类
        在建筑工程的后浇带施工工艺的分类中,种类有许多,文章主要根据后浇带的基本功能进行划分,将其划分为温度后浇带、伸缩后浇带及沉降后浇带。温度后浇带是为了防止施工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伸缩后浇带是为防止建筑面积太大和混凝土发生温度变化或者出现收缩情况设置的后浇带;沉降后浇带是因地基条件平衡度不同导致的建筑沉降问题。三种后浇带一同发挥作用,能够实现建筑物建筑质量的合理控制,使后浇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3后浇带的施工要点分析
        3.1底板后浇带设置方式
        后浇带需要设置在建筑结构受力较小的区域,目前,在建筑施工环节,一般会在梁、板变形位置设置后浇带,此外,也可以在梁、板的中间位置设置后浇带。在设置时,需要控制好后浇带的宽度,一般集中在80cm~100cm之间,如果后浇带位于板的中部,那么,宽度80cm即可。如果下移后浇带垫层,需要增加控制面标高,以便后期清扫后浇带中的垃圾和杂物。

在施工环节中,还要利用水泥砂浆将整个后浇带底部覆盖、抹平,再进行浇注处理,以确保底板厚度可以达到标准要求,提高整个建筑的质量
        3.2后浇带钢筋的设置方式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是沉降式后浇带,那么,需要将钢筋保持一个贯通状态,如果应用的是伸缩式后浇带,就需要将钢筋断开,减小钢筋的约束力,避免混凝土开裂。在施工后期,对于后浇带钢筋的设置,需要根据差异沉降的变形情况来作为依据,增加钢筋数量,在整个设置过程中,还要严格开展密封管理,避免污水、杂物、垃圾进入后浇带,在底部后浇带两侧需要设置砖带,对于底板转角等位置,要及时采用水泥砂浆进行处理,再进行密封,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3.3二次混凝土浇筑
        在对后浇带开展二次混凝土浇筑时,需要采用补偿混凝土施工法,在混凝土中加入膨胀剂,确保混凝土强度、等级可以满足要求,在二次浇筑之前,需要将混凝土块松动,将其中的浮浆清理干净,并及时清理后浇带中的垃圾,采用高压水枪冲洗,冲洗完毕后,将积水清理干净,以确保施工质量。如果施工过程中后浇带出现钢筋锈蚀的问题,需要第一时间开展防锈处理,在清理完毕后,要及时浇筑,避免再次生锈。同时,在二次浇筑的环节中,还要保证振捣作业质量,让新浇筑混凝土可以与旧混凝土之间充分接触,浇筑完毕后,使用麻袋将表面覆盖,做好养护工作,整个施工过程中,要避免过早地堆放重物,以避免混凝土尚未达到强度而影响后续的施工安全。
        3.4底板后浇带防水处理
        对于底板后浇带的防水处理,需要应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混凝土标号要严格控制,并在其中加入膨胀防水剂,以提高防水效果。在整个施工环节中,不需要截断底板钢筋,要适当增加附加钢筋,将钢筋设置在后浇带两侧,应用收口密目钢丝网来拦截混凝土。在底板混凝土施工前,还可以提前铺设卷材防水层,以提升防水抗渗效果,避免地下水的进入。另外,为了避免施工废水和雨水进入到后浇带,还要设置挡水墙,采用防水砂浆涂抹,以提升墙面的防水效果。
        3.5后浇带模板施工
        在墙体后浇带两侧钢筋橡胶垫位置,需要设置拉钩,保护好保护层垫块,在预留后浇带时,要控制好其大小。施工环节也可以应用双层钢丝网作为侧膜,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后浇带二次浇筑后,混凝土还没有完成浇捣处理,或者未达到设计值之前,避免将支架拆除,在二次浇筑混凝土达到强度标准值的75%以上后,再从上到下将模板与支撑拆除,避免误拆而影响施工质量。
        4注意事项
        后浇带施工在建筑施工中虽然总量不大,但是其技术性和施工细节要求较高,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点控制内容,也是容易出现各种问题的环节,因此要对其加强技术应用控制管理。且由于后浇带施工发生质量问题和设置问题后的处理难度较高,造成的建筑工程施工整体影响较大,因此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要做好施工工序的提前安排和演练交底,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和指导,确保后浇带施工的一次成型和质量合格,还要对后浇带施工过程中的浇筑材料、钢筋绑扎和模板工程做好验收检查。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后浇带施工作为工程建设的关键工序,对施工队伍的要求较高,所以要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环节,加强监理、质检各方的制度要求,对建筑后浇带施工工艺的特点进行不断优化,以提高建筑施工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续景瑞.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4).
        [2]苗丽华.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9,5(2).
        [3]李宏伟.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2018,24(4).
        [4]姚香耀.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6(7).
        [5]黄文平.房建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