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李坤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交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易出现功能性破坏和水破坏的现象,在公路管理过程中了解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意义,并针对不同的问题和特殊情况选择不同的技术进行预防和治理。
        身份证号码:4114231985****4037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交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易出现功能性破坏和水破坏的现象,在公路管理过程中了解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意义,并针对不同的问题和特殊情况选择不同的技术进行预防和治理。文章根据对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和收集,研究路面沥青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的预防性养护技术。
        关键词:路面防护;路面养护;预防性养护措施
        引言
        预防性养护的目的,就是在公路发生严重病害前主动采取措施进行养护,以此来延长其使用年限,将养护成本控制在最小范围。目前,根据路面的病害程度,将其分为轻度阶段、稳定阶段、重度阶段,养护应根据每个阶段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预防性养护措施,以延缓病害的发展速度,这样不仅能够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还能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1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意义与原则
        1.1预防性养护的意义
        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其主要是指针对公路沥青路面工程当中尚未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与预先防范的养护工作。这项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优化路面工程的服务能力,保证路面的功能得到优化,避免微小的问题发展成影响路面安全的严重问题。依据当前的研究与技术应用情况来看,利用针对性的预防养护措施,能有效提升道路的质量,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不仅如此,利用预防性的养护措施,能够确保道路工程获得更加理想的经济效益,减少养护工作的成本投入。为维持公路的正常运行,公路工程的预防性养护工作是关键的、必要的环节,做好预防性的养护工作,能够确保公路的整体功能得到优化。相对于短期的道路维护来说,预防性养护更加重视长远的利益。在排除路面病害问题的同时,还能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若公路的养护工作落实不到位,易导致公路的路况受到影响,甚至威胁人车出行及运输的安全性。为此公路工程的相关技术人员须对公路工程的日常预防性养护工作提起重视,要确保预防养护工作得到确切落实。
        1.2预防性养护的基本原则
        在公路工程的预防性养护过程中,最基本的工作原则是针对性与及时性。针对性主要是指技术的筛选要符合预防性养护的实际需求,而及时性是指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处理。在养护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存在病害与损伤的位置,保证处理的精准性。在理论层面上,为在问题影响扩散之前排除风险,须遵循精细、严谨的原则去做好调查,以此作为养护工作的基础,保证养护措施落实更加及时。
        2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和成因分析
        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病害的影响会造成路面破损和坑陷的现象,通过应用路面养护措施,提高施工水平,根据路面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改善路面应用情况。沥青路面在使用时产生的病害主要分为两种:其一,道路通车后短时间内发生的损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其二,由于路面深层次缺陷造成的质量问题,通常为大面积的损坏。根据损坏形式和特点,主要将病害分为裂缝病害、路面变形病害、表面损坏病害。
        2.1裂缝病害
        裂缝病害是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中出现的病害,根据实际成因不同,主要分为龟裂、横向及纵向裂缝,严重影响路面的使用效果。需要通过使用养护技术,依据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气温原因、施工工艺等进行分析,裂缝主要由于周围环境的温度、干湿度、施工接缝质量或结构承载力不足等导致。
        2.2路面变形病害
        路面变形病害是现代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一种病害,其主要的出现形式为车辙、变形、沉陷、鼓包等。路面变形病害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易在路面中引发交通事故。路面变形的主要原因是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质量与汽车给路面形成的荷载作用。
        2.3表面损害病害
        路面表面损害的表现形式主要为磨光、麻面、脱皮、啃边等。

磨光形成原因是车轮的反复摩擦;麻面形成原因主要是沥青混合料的细集料散失;脱皮形成原因主要是路面荷载影响使汽车产生振动;啃边形成原因主要是路肩不密实。
        3预防性养护技术在沥青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3.1微表处技术
        最常见的微表处理技术重点是针对公路和城市道路。核心就是要通过借助不同的聚合物来直接改进不同类型的材料。常见的微表处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可以根据不同路面情况直接进行摊铺。但是常规在使用此技术时的噪音过大,更会对行车过程造成影响。
        3.2薄层罩面技术
        顾名思义,在使用薄层罩面技术时可以在原先的路面上铺设一层温度较高的沥青混合料,并让这层混合料的厚度介于1.5~2.0 cm,虽然这项技术不是很常用,但是也会对质量不好的路面有较好的效果,甚至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直接改善路面的平整度。虽然薄层罩面技术确实对交通道路有着很好的养护作用,但是这项技术所铺设的层面相对较薄,更容易在实践中被冷却。因此,在使用该技术时更需要从包括工艺、机械和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3.3稀将封层技术
        沥青混合材料依然是目前稀浆封层技术内部的重要原料,这一原料有效将沥青、外渗剂、水和水泥等不同的材料借助不同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再借助合适的封层车来将已经加工好的材料均匀地涂抹在路面上,最终才能够形成一层沥青分层。稀浆封层技术确实可任意更好地防止路面出现老化、松散和其他不同类型的病害,并在最后发挥较好的养护效果。
        3.4碎石封层技术
        相比于上文的几点养护技术,碎石封层技术显得非常简单,不仅施工速度很快,更可以被广泛地运用于不同类型的公路上。当机械碾碎一些碎石之后就会形成新的损耗层,这其实就可以被当作路面的一个保护层。如果可以直接将磨损挡在损耗层之外,自然可以在第一时间避免其对路面产生的影响。从目前公路建设的情况看,碎石封层技术实际使用的范围也相对较为广泛。
        3.5裂缝修补技术
        相比于其他技术,裂缝修补技术的使用范围相对狭窄,至少只能够修补一些小型的裂缝。但是,裂缝修补技术的使用范围仍然较为广泛,实际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包括改进技术、改性沥青、开槽修补、养护材料和其他不同类型的公路建设中。灵活运用裂缝修补技术不仅可以避免再次产生新的小裂缝,更可以在无形中提升沥青路面的质量,实际应用的前景也很广阔。
        3.6纤维微表处封层
        与普通封层技术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在运用纤维微表处封层技术时需要将合适的纤维成分都直接混合于沥青材料内部,以此来促进沥青中各种材料都能够实现均匀分部。
        结语
        为提升路面质量,需要提升路面施工工艺,提高养护技术的使用频次,为了减少路面养护质量成本,应提高路面预防性养护对策选择水平,使用适合的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对路面进行养护,通过养护技术的合理使用可改善我国道路情况,提升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晏飞,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的特征及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5):149-150,154.
        [2]朱建东,陈小琪,凌建明,等.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对策选择的研究[J].上海建设科技,2006(2):12-14.
        [3]曾峰,张肖宁.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对策选择[J].公路,2007,8(8):203.
        [4]杨玉胜,华龙.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规划[J].工程建设,2019,51(9):39–44.
        [5]胡美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9):65,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