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营护林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探讨 雷懿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雷懿
[导读] 摘要:作为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林场营林护林管理工作近年来受到了业界的高度重视,基于营林护林的林场可持续发展也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焦点,相关研究的大量涌现便能够证明这一认知。
        身份证号码:5134011988****0619
        摘要:作为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林场营林护林管理工作近年来受到了业界的高度重视,基于营林护林的林场可持续发展也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焦点,相关研究的大量涌现便能够证明这一认知。基于此,本文围绕林场营护林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开展深入研究,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以启发。
        关键词:林场;营林护林;可持续发展
        引言
        为了促进我国实现环境友好型国家的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环境,不仅需要人们加强对环境的保护,针对森林环境遭到破坏的地区,需要造林人员采取有效的造林方法以及加强营林生产的管理质量,促进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对我国营林造林工程开展进行分析时发现,部分造林人员对现代化的造林方法在技术要点以及适用情况未能明确,同时营林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了造林工程的质量。因此,为了提高我国造林工程的质量,本研究对现代造林方法以及营林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为造林人员提供参考。
        1林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1.1环境因素造成的不利影响
        (1)自然因素国有林场大多分布在偏远地带,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交通非常不便,自然环境恶劣,而且林场中的电力、通讯、房屋、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都相对较差,对国有林场的健康发展形成很大阻碍。(2)政策因素当前,我国的国有林场采伐管理政策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国家政策把控较紧,难以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开展科学采伐,因此不能实现资金的快速恢复。此外,国有林场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林地补偿以及投融资政策滞后、增加林业赋税等问题,不利于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3)社会因素我国各大国有林场多位于偏远地带,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同时国有林场还承担着很多政府与社会职能,使林场的负担不断加重,还有一些林场本身存在历史债务,在利润回收慢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突出的财务问题,不利于国有林场的正常运行与发展。
        1.2内部条件因素造成的不利影响
        (1)投入因素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都没有重视到国有林场建设的重要性,以至于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经费投入力度较低,同时,一直以来,在国有林场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实施“多取少予”的管理政策,对林业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再加上对于林木的过度采伐,导致森林资源的总量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也造成了十分严重的质量问题。此外,林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收入水平不高,在工作实际中运用的生产管理技术也较为落后,制约了国有林场的健康发展。(2)产业因素很多国有林场的建设规模亟待提升,在进行林场建设时,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因素影响,以至于国有林场的经营面积逐渐减少,规模和效益不断下降,很多林场的种植结构单一、经营项目繁杂,影响了国有林场的经济效益。
        2林场营护林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探讨
        2.1加强林场管理力度
        为实现林场营护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林场的管理力度,全面提升林分质量,林场森林资源的高效利用可由此实现。以江苏省南京市老山林场为例,其主要树种包括马尾松、水杉、刚竹等,为提高林场的经济效益,需基于现有林分树种针对性培育良种林木,林场的林分质量也能够由此提升。在具体实践中,可选择坡度较为平缓、交通方便的土地种植良种林木,以此提升林分质量,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还可以开展针对性的树种结构调整工作,该工作需严格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开展种植,现有树种结构可由此得到优化调整,增加良好的人工林与块状混交林,可完善林场的生态功能并丰富森林景观。江苏省南京市老山林场的森林生态环境较为良好,景致也极为优美,因此,林场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关注林场森林生态文化的挖掘,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周围经济发展,更好满足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在林分改造工作中,需全面调查林场森林结构,以此明确森林结构存在的问题,配合准确记录的各项调查数据,即可为林分改造工作提供依据,有效提升林地生产率,并更好挖掘林场潜力,林场管理在营护林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2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林场有着非常庞大的职工群体,而且多数职工没有纳入社保体系,社保水平不高。很多职工在社会保障方面存在较大顾虑。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效解决林场职工的后顾之忧,对于推动国有林场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国有林场中的冗员较多,也是国有林场改革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如何将富余人员进行妥善安排是国有林场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应不断转变人员安置观念,调动富余人员走出林场,推动林场实施企业化管理,转变过去单一的经营结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有效解决富余人员较多的问题。
        2.3转变国有林场承担的政府与社会职能
        为使国有林场获得更好的建设和发展,应结合国有林场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国有林场的减负增效,有效剥离国有林场医院、学校、派出所等机构,统一由当地政府进行管理,如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彻底剥离,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也应结合实际,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转变国有林场承担政府与社会职能的局面,使其发展成为纯粹的经济组织,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国有林场的可持续稳步发展。
        2.4提高人员专业素质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林业有关部门要就林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治理,在相关人员的选用上,要保证人员具备营林规划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自身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能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及时协调森林营林技术应用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不断增加相关人员的知识储备,避免造成经济经济损失。
        2.5促进多元化发展
        要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根据林场不同资源禀赋,促进林场多元发展,林场营护林可持续发展还应关注多元化发展探索,以此推进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林场即可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特点,实现自身的多元发展,社会效益也能够随之更好得到发挥。在具体的多元化发展探索中,基于产业培育的新业态发展、林业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一流教学科普基地的打造均属于其中典型。基于产业培育的新业态发展需结合林场区位条件和资源情况,基于创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林场可开展森林康养等新业态的探索,林业潜力挖掘、内生动力激发、潜能充分释放、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均可由此实现;林业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需结合林场本身的种苗培育科技力量、林木种质资源基础,有选择地加强与科研院所、林业高校的合作,建设种质资源库、科研实验室,不断推进林场营护林创新;一流教学科普基地的打造需关注林场生态人文资源和生态自然资源的深入挖掘,以此打造生态制度先进、文化特色鲜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保护良好、生态资源丰富的生态文化基地,打造一批生态资源丰富、生态保护良好、生态经济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制度先进的生态文化基地。
        结语
        综上所述,林场营护林可持续发展需关注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加强林场管理力度、大力完善相关管理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多元化发展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林场营护林可持续发展路径。为更好推进林场营护林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培育的加快、长短效益的结合、林分质量的提高等基本要点不应被忽视。
        参考文献:
        [1]黎明,马林峰.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下的森林资源保护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8):225-226.
        [2]张忠旺.深化国有林场改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定西市国有林场改革成效显著[J].甘肃林业,2019(02):28-29.
        [3]段雁青,余艳.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绿色科技,2017(23):150-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