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建筑设计的方法论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张仟亮
[导读] 摘要:为了更好的保障山地建筑设计工作能顺利进行,为了能更高效的创造山地建筑作品,在山地类型区域设计建筑物业过程中,设计方法论与设计逻辑步骤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中国轻工业南宁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为了更好的保障山地建筑设计工作能顺利进行,为了能更高效的创造山地建筑作品,在山地类型区域设计建筑物业过程中,设计方法论与设计逻辑步骤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只有在山地建筑设计中运用正确的设计理念思维,遵循正确的设计与方法,并不断的积累相关山地设计知识与经验,才能高效的完成山地建筑设计工作,才能更好的保障山地建筑物业设计作品的顺利实施。本文结合山地建筑工程设计实例,就山地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逻辑方法论进行探究,期盼由此能对相关工程设计人员积累山地建筑设计经验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山地建筑  实例  设计逻辑  探究方法
        我国国土幅原辽阔,其中各类地形占比约为: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由此可见,山地类型占据约三分之一地域面积,而进行山地开发之前,做好山地建筑设计突显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用实战的逻辑,探究设计的本质。建筑设计不外乎是对建筑物业的设想、计算及表现。而山地建筑设计,顾名思义,在以山地地形为基础面,进行的建筑物修建前的设想、计算及表现。而山地建筑物业设计与平原建筑物业设计的较大本质区别则是基地高差变化而带来交通组织的难度增加、开发成本投入加大、设计可行性和设计自由度受限等等。为了能在艰苦恶劣的山地地形环境中实现建筑物可行的修造,同时还要考虑从实际出发,实现节约能耗,控制开发成本投入,设计出交通便利、功能齐全、分布合理、空间舒适、经济节能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体,将是一项具有较高难度的事情。而这样一项目具有较高难度的设计工作,为保证工作质量,更是需要讲究建筑设计的逻辑及设计方法论。
        下面引用一个山地建筑设计工程实例,依山地建筑和设计逻辑顺序步骤对山地建筑的设计及方法论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及分享:
        1、 原始设计依据  对于原始设计依据,应该认真仔细研读项目立项批文及项目规划设计条件。原始设计依据中不乏包含了:项目基地的区位坐标及周边相关联地形地貌,地形等高线,坡度,项目建设用地红线,建筑各向退红线距离,项目建筑性质,项目经济指标要求等。以上关联因素均有客观的具体约束限定。例如:通过仔细研读某实操山地项目设计依据显示:项目基地用地建设规模为6.3公顷约95亩。区位位于某坐山丘之上,项目基地总体呈山地陡坡状,且项目内最低海拔点至最高海拔点相互高差超过110米。项目基地内少有平缓地带,要在这样的地形设计出可行优质的建筑来,着实得对原始设计依据进行认真仔细研读,并按相关设计逻辑方法进行,方能高效快速设计出相应的好的设计作品来。
        2、 功能分析疏理  项目需要设计具备什么功能的建筑,简言之就是设计出来的建筑做什么用的。建筑物间的相互空间功能占比是多少,各项功能需要配备什么样的辅助空间都得研究与疏理。


类似于用于举例的山地项目,其主要功能为老年人健康护理疗养院所,需要配置业务接待体验楼2800㎡、老年人康复中心综合楼3500㎡,老年人食堂700㎡,老年人娱乐中心1500㎡,老年人康养公寓楼24000㎡同时满足设置康养床位数不低于550张等。由项目需求的功能分析及疏理,不难得出建筑物的性质定位是老年人相关的建筑,建筑设计所遵循的设计规范更多的是偏向养老院方向,这也对下来的交通组织设计则对应的有了相应的要求。
        3、 交通组织  对于山地建筑工程设计项目,在交通组织方面与平原项目有着逻辑步骤上的区别。平原项目的交通组织设计自由度高,而山地建筑受地形因素,在设计自由度上要受到极为严格的限制。比如实际案例中的项目地形,占地不到百亩,项目用地内高差却高达110米以上,这给项目的交通组织设计带来很大的难度。在优选与外部道路接驳点后,也选定了项目主次出入口选点。按交通道路的坡度控制在地形等高线上的画出交通组织的主线线路,以通达山地地形中相对平缓的利于建设的地带。交通组织主线尽量采取环线设计,有条件的可采用多个环线设计,更利于交通组织便利通达。同时也利于消防车道的设计及分期分段开发对项目资金分期投入的控制。设计出交通主线之后,再主线的基础上再添以支线交通设计,以合理便捷的通达项目的每个功能角落。在适当的位置设计出有特色的园林景观小道等之后,最后形成较为完善的各级交通组织体系。例如实例项目中,交通组织主线设计,按道路规范行车坡度设计,只能找出一条经济主干线路来,然后在此主干线上衍生出多条支线及小环线来。这样可通达项目内各功能区,能更好的满足项目交通需求。
        4、 建筑体量分析 在功能分析疏理基础上,依据地形平缓区域分布,结合交通组织情况,拟分别布置各建筑功能块建筑,并估算各功能建筑的体量以利于实现建筑功能需求,如实例项目中,24000㎡的老年康养公寓中,分别考虑布置于最优的区位,同时分散布置了集中护理疗养公寓、独立自理多层公寓楼栋及独立低层开放公寓和合院公寓等,使各功能公寓间既有独立性又保有相互的联系互动等。
        5、 建筑立面设计 基于满足平面功能空间设计体量后,再考虑与建筑性质功能相一致的立面效果对建筑立面进行美化设计。在立面设计方面应着重考虑建造的经济性,施工材料的可行性,耐久性等,同时配以适当的色彩加以表现。引用的实例中,在建筑风格上,采取传统中式的坡瓦屋顶设计,建筑立面设计力求符合老年人的简洁庄重感,在建筑效果上广受好评。
        结语:由以上所述五大设计步骤可看出,设计具有先后顺序逻辑性。本文结合作者实操工程设计,以实例项目做为基础依托,简要疏理了关于在山地建筑设计中的主要思路、逻辑步骤,也讲述了山地建筑设计的一些方法。而这些设计思路与方法均为作者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中见闻与归纳积累,也借项目能顺利通过与实施过程而整理而来。希望能给相关设计人员带来一些山地类建筑设计思路交流与帮助,那将是本山地建筑设计经验分享最大的收获。
        相关参考文献:
        《中国地理知识百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