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电波
湖南省澧县第一完全小学 415500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逐渐取代了课外游戏与运动,导致小学生因缺乏锻炼身体素质逐渐下降。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不断深入,阳光体育运动深得广大体育教师青睐,它不仅能够带着学生运动起来,还能够有效激发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本文中,我就阳光体育背景下如何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阳光体育;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所谓阳光体育,是指国家为了切实推动广大学生走出教室和寝室、走下网络,吸引其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以锻炼为手段,掀起运动热潮,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提出的口号。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体育认识,将“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作为目标,使他们养成“每天锻炼一小时”良好习惯,进而提高其身体综合素质。
一、发展阳光体育运动需要解决的问题
1.应试教育的缺陷
无法否认,应试教育的存在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不过这也是限制阳光体育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之一。结合我国当下的教育现状来看,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依然是教育界的主流观点。而另一方面,再看我们这些年来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好像仍然仅仅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根本就没有得到具体落实。就当前的小学教育来看,虽然在对小学生的考核中增加了一门体育学科,但是实际上仍然反映出了项目简单、体育成绩在综合考核当中占比不高的现象,结果使得学生并没有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而仅仅是单纯地去敷衍考试,还有个别学生甚至对体育训练产生了不满的情绪,进入五、六年级学习以后,体育则被完全地置之不顾了,转而变成了毫无保留的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他们的升学最终还是决定于各门文化学科的成绩,而体育课则变成了其他学科的老师用来巩固复习的随堂课,似乎全无开设的必要。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沉重的学习负担,也侵占了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学习上的压力也影响了他们加强锻炼的心情。
2.教育管理者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
在大部分小学里,体育教学一直以来均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对于学生也没有发挥出该有的引导作用,在许多学校里,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間仅仅限于他们每周的体育课,除此之外再没有其它形式的课外体育延伸活动,比如:举办各种体育性质的比赛活动,像篮球、乒乓球比赛,春秋两季的运动会等。体育活动项目组织得太少,没有达到引领学生加强锻炼的目的,通常就像是一阵风,转眼之间学生又一如既往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根本就没有能够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二、阳光体育运动与中小学体育改革课程协调发展
1.积极转变体育教育思想观念
一般来说,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不在于教师,而在于学生。但是小学体育教學模式的转变,却主要是依靠于教师的个人力量。教师要将学生健康放在首位,树立健康第一的信念,不管是在活动的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以学生的要求来进行活动的设置,通过以学生健康为主体,集学生智慧于一体的方式来对相关内容进行更改。另外,教师如果使用的方法过于古板,克化,就需要考虑该方法是否可以继续使用,既要符合体育教学的内容,也需要有一定的创新。
2.以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为教育目标
小学体育改革应当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改革目标,要在体育教学之中,涉及德育、美育等,体育教学并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衍生的,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之间,联系密切。因此,在教学中渗透其他品质教育并不是画蛇添足。体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团队之间的合作与互助的重要性,并且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学生的个人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只有努力克服自己缺点的人,才能在未来面对风浪时,不至于手足无措。[4]
3.优化阳光教育项目设置,激发学生兴趣
体育教学应体现“玩与学”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无忧的学习环境,是教师的职责,激发学生的兴趣则是教学任务的附属要求。那么如何做到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呢?要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就势必要在体育教学项目上花心思,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各项阳光体育比赛需要、季节温度、环境因素等情况,利用好有限的场地和体育器材,安排好学生的教学工作。另外,不断地丰富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能达到提升学生的兴趣的目的,但是项目设置的前提不得超出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大纲,且要以锻炼小学学生身体、增强其体魄为目的。例如课间操,我国按照教育部要求设立的小学大部分都需要做课间操,而课间操的形式与内容也可以有一些创新与变更,不一定非得坚守着以往的固态模式,亦或者是融入一些时尚元素,只要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且运动量不超过负荷均可。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阳光体育背景下的优秀小学体育教师,不仅能够做到创设阳光体育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要不断强化其运动主体意识,培养良好习惯,同时也要开发有趣体育游戏,提高他们运动积极性,进而真正实现“三走”目标。
参考文献:
[1]钱财军.阳光体育背景下浅析小学体育教学策略[J].好家长,2017(46):117.
[2]张凯.“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