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青龙路大桥主塔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陈立全
[导读] 摘要:新泰青龙路大桥主塔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采取的水化热控制措施
        中铁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新泰青龙路大桥主塔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采取的水化热控制措施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冷却水管
        一、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新泰市青龙路大桥位于新泰市青龙路东延伸段,北部约700m为青云水库,东部约1.2km为青云山。大桥跨青云湖溢洪道,设计为异型主塔式斜拉桥,全桥总长330米,桥宽37米,索塔总高106.55米。
        本区隶属中朝准地台鲁西隆起区,蒙山山前断裂、新泰-蒙阴断裂及蒙莱大断裂,根据钻探揭露、现场瞬变电磁测深和高密度测深及《1:5万新汶幅地质图说明书》等相关资料,该断裂由场地内东周河西岸原设计主桥索塔位置之下穿过,走向,倾向约217°,倾角约65°。断裂带内主要岩性为构造角砾岩及断层泥,局部见硅化及碳酸盐化。
        二、工程特点
        (一)基础尺寸大,结构复杂。
        扩大基础分上下两层,上层承台纵桥向宽19m,横桥向长17m,高3.5m,下层承台纵桥向宽19.6m,横桥向长19m,,高3.5m。两承台间设置长18.9m,宽8m,高3.5m的系梁连接,每个承台底面设置9 个2×2m的抗滑齿块。
        (二)不确定因素多。扩大基础基底须落在岩面较完整的中风化花岗岩上,基础构造尺寸为暂定,需有更详细地层资料后根据岩面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三)混凝土浇筑过程需连续作业,对人员、机械数量和人员组织情况要求较高。
        (四)混凝土浇筑方量大,全部方量约5400立方,水化热现象突出,降温措施要求高。
        三、混凝土浇筑作业施工方案
        本基础按照结构组成分两次浇筑,第一次、第二次浇筑底层3.5m厚,第三次浇筑顶层3.5m厚,该层左右基础与联系梁一次浇筑完成;采用21mm厚竹胶板做侧模板,模板加固采用外撑内拉的方式。
        (一)模板结构与支撑型式:
        扩大基础模板采用21mm厚竹胶板,用5cm×10cm方木作模板背肋,竖直布置,间距25cm。模板的加固采用外撑内拉的方式。
        外撑方式,模板背肋用双钢管联结,双层布置,先横后竖。横向间距不大于40cm,竖向间距不大于70cm。在模板外侧的基坑岩壁上安装横撑杆和斜撑杆对每块模板进行外撑。
        内拉方式,本基础尺寸尺寸较大,采用传统的对拉方式无法满足要求,故采用单端内斜拉的方式。在模板内侧2~3m处锚固φ28mm钢筋,依此为基点,向对应单块模板顶部、下部用钢筋内拉。
        (二)模板安装与调整:
        在基坑内基础底面上测设锚固钢筋位置,安装锚固钢筋。在基础模板支立线外侧搭设外撑支架。
        调整模板位置,安装内拉杆和外支撑杆。
        测量调整模板线形和基础尺寸,模板拼缝处,增加背肋以确保接缝平齐。
        将外撑杆顶托和底托调整到紧固位置,用转向扣件联结外支撑支架和外支撑杆。拉紧内拉杆,完成模板安装并调整。
        (三)钢筋、冷却水管及预埋件的安装
        基础清渣后,测放基础边线并确定底层纵、横向主筋位置。
        基础钢筋的安装顺序:遵循先下后上、先里后外、先骨架后补充的总体原则。基础水平钢筋绑扎至第一次混凝土浇筑位置,其余钢筋一次性绑扎到位。下层3.5m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将上部3.5m水平及顶面钢筋绑扎至基础顶面,中间系梁钢筋同时绑扎。
        (四)冷却水管安装顺序
        冷却水管在钢筋安装过程中穿插安装,当各层冷却水管下部的水平钢筋安装完成后安装该层冷却水管,冷却水管安装并检查完成后,再进行其上钢筋安装及竖向封闭筋的封闭。
        (五)混凝土浇筑
        基础混凝土分三次浇筑,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别浇筑底层3.5m左右两侧基础,第三次浇筑剩余3.5m及中间系梁。每次浇筑采用2台汽车泵同时布料入仓。
        基础混凝土采用水平分层连续浇筑的方式,浇筑时严格控制铺筑高度及振捣深度,每层铺筑高度为30cm,由一端向另一端推进,由外向内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振捣时,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5~10 cm,移动间距不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10 cm,避免碰撞钢筋、预埋件、模板。
        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第一次混凝土浇筑终凝后凿毛清渣并采用高压水枪彻底清洗毛面,确保接缝质量。
        混凝土表面的处理:第二次混凝土表面初凝前,按标高线用木刮尺刮平,初凝后收光压实,塔座处按第一次处理方法处理。
        四、大体积混凝土针对性设计与施工措施
        混凝土中的胶结料—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导致混凝土内温度急剧上升,混凝土内外表面的温度差加大,致使混凝土内外温应力相差较大,当此温度超过临界状态时,混凝土即产生裂缝,对结构整体受力状态产生不利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本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控制要点是: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度差。主要控制思路:
        (一)冷却水循环系统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
        每层混凝土内布置2层冷却水管,层距为1.5m,水平距离0.78m。冷却水管与同层钢筋绑扎固定,接头采用橡胶软管连接,混凝土浇筑前对冷却水管进行通水实验。冷却水管规格采用φ25mm×2mm的钢管。布置见下图:
       
       
        混凝土热工计算
        1、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T(t)=WQ/(Cρ)(1-e-mt),其中:
        T(t)—混凝土龄期为t时的绝热温升(℃)
        W—每m3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kg/m3)取300 kg/m3
        Q— 水泥的水化热       取375 kj/kg
        C—混凝土的比热        取0.95【kj/(kg.℃)】
        ρ—混凝土的重力密度   取2400(kg/m3)
        e—为常数  取2.718
        m—系数 随浇筑温度改变 取0.4(d-1)
        t— 混凝土的龄期(d)
        混凝土龄期为3时计算结果如下:
        300×375/0.95×2400 ×(1-2.718-0.4*3)=34.44℃
        其他混凝土龄期下的绝热温升计算结果见下表:
       
        2、混凝土中心温度计算
        T1(T)=Tj+Th﹠(t),其中:
        T1(t)—t龄期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Tj—混凝土浇筑温度           取25℃
        ﹠(t)—t龄期降温系数       取值见下表
       
        混凝土龄期为3时计算结果为:25+34.44×0.71=49.45℃
        其他混凝土龄期计算结果见下表
       
        3、混凝土表面温度计算:
        T2(t)= Tj+4h′(H-h)(T1(t)- Tj)/H2,其中:
        T2(t)—t龄期混凝土表面计算温度
        Tj—混凝土浇筑温度           取25℃
        h′—混凝土的虚厚度          经计算取0.675
        H—混凝土的计算厚度
        混凝土龄期为3时计算结果为:25+4×0.675×1.35(49.45-25)/4.82=28.87℃
        其他混凝土龄期计算结果见下表
       
        4、混凝土内外温差见下表:
       
        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大于25℃,采取冷却水管降温,最大温差为第9天,超过温度为2.08℃,冷却水管布置满足要求。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因基坑地下水位较高,基坑采用井点降水,井点降水的抽水量满足混凝土的冷却循环水用量。
        (二)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内部温度测控
        测温点布置沿基础中线东西及南北方向每个方向按平均距离各设置10个测温点(用于测混凝土内部中心温度),基础顶面下10cm及基础底面上10cm 四周各设置3个测温点(用于测混凝土外面及底面温度),预埋测温线以钢筋为支撑物,测温元件位置严禁振捣棒接触,严禁浇筑时泵管口直冲测温元件。温度传感器插头留在混凝土外用塑料袋罩好保持清洁,外留导线长度大于 20cm。
        测温时间: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开始测温,直至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小于25度时止。
        测温频率: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第1~3天每2小时测温一次,第4~7天每4小时测温一次,第8~14天每8小时测温一次。
        测温数据做好记录,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混凝土的温度上升趋势,提早防范。
        浇筑后,在混凝土体四周搭设保温棚进行保温养护。
        (三)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和入仓温度
        采用低水化热的P.S.B矿渣硅酸盐水泥。
        配合比设计时,掺入优质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掺入高性能缓凝减水剂,延缓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降低单位时间的散热量,从而降低温升速度。
        抽取地下水用于混凝土搅拌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加快混凝土运输和入仓速度,减少混凝土在运输搅拌和浇筑过程中的温度上升。
        拌和站上方遮盖,以保证出料温度在20℃左右。
        减小骨料堆高,喷水雾进行骨料预冷,降低原材料的入机温度。
        混凝土尽量安排在夜间低温时间段进行浇筑。
        (四)其他降温措施
        严格按照分层浇筑的方式施工,严格控制分层厚度,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有效散热。
        做好混凝土的配比工作。浇筑过程,实验室人员全程跟踪,根据现场材料干湿度情况随时对水灰比进行调整,使混凝土达到理想状态。
        (五)降温效果
       
        青龙路大桥是山东首座异形独塔双曲面不等跨斜拉桥,被列为山东科技创新项目、中国铁建科技资助项目,是集高、精、尖、险、难于一体的桥梁。项目建成后,成为一处融交通与景观于一体的标志性建筑,不仅解决青云湖两岸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居民出行和周边的生活环境,俨然成为新泰这座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和园林城市的新“名片”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梁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与控制措施[J].王学儒.工程技术研究.2020(05)
        [2]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水化热仿真模拟计算及温控方案优化[J].吕世鲲.价值工程.2018(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