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加燕
西昌宁远学校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基于该社会背景,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充分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教师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注重教学内容之间的紧密结合,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合适的方式。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析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开展,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教育,语文作为语言学科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面都起着重要的影响。而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构建运用、思维发展、审美鉴赏以及表达创作等方面,对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老师要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构建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给学生最优的教育和关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求知活动中,实现语文教学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教学思路的分析
新课改倡导学生为教学主体,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而在这样的形势下,教育部门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对这些要求进行明确,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思路的明确。第一,要求教师将学生摆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从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成员的合作下促进任务的完成。第二,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致力于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第三,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切实优化导学案的学习方法。第四,以反思教学为载体,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合理把握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
教师不仅应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还应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自主探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应该选择更加高效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实现对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地把握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加以总结分析,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促进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合理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也可以通过各种比赛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更加深刻的剖析。
(二)挖掘教学内容内涵,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比如,汉语言文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音、形、义三个部分组合而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
在汉字教学中,其目标就是: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字体结构、造字原理、字体演变的过程以及音形义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充分体会汉字的魅力,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则,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融合文化气息的氛围中教学汉字,能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汉字内涵,让学生更加热爱我国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了解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结合初中语文学科特点,实施有效的汉字教学。在编著教材时,立足于以上几点,并根据字的发展与演变过程进行编制。比如,在指导学生掌握造字法时,可以从象形、指事等独体字开始,然后再到形声、会意等合体字。
(三)培养学生语文的语感
首先,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比较丰富,在初中语文课文中,不能只是看语文课程中出现的几个词语,这不一定能让学生完全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大意和主题。老师要想提升学生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就要大力地培养学生们的语言感觉。其次,初中这个年龄阶层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具备完善的语言感知能力,所以,作为老师不能完全把传统学习语言的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或者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们如何去感受文章的内涵,并通过阅读来锻炼学生的语感,让学生们在语文的实际学习和语言实践运用当中不断地积累,而且老师要让学生们学会梳理文章的大意。
(四)实施生活化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加强对其的应用。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下,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应充分意识到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地联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教学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清晰、明确。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肯定,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更好地促进语文知识与生活相结合,通过实际生活对语文知识进行诠释,利用语文知识促进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
(五)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语文教师,要活用教学方法,合理安排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利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例如,经常组织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诵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悟;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角色之间的相互转换,引导学生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并切身体会真实意境;通过组织辩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开展读书大会,引导学生写出心得体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新型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在阅读教学中发挥教学模式的价值和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许萍.如何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50.
[2]徐越.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分析[J].新课程,2020(41):24.
[3]王金文.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探索[J].考试周刊,2020(8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