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湘君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杨柳北区柳小学,广西柳州545000
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的文本内容相较于中低年级变得更加的枯燥复杂,加之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严肃,高年级阅读教学难以高效地开展下去。而同时教师在教导高年级学生时又更注重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忽略了阅读水平。因此,要想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水平,就要改变语文阅读的困境,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了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阅读;小学高年级
阅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高年级学生即将面临人生中第一次重大考试—小升初,日渐繁重的课业让他们无暇开展语文阅读,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更注重课本内容的讲解,没有多余的时间留给学生阅读。这便使得学生阅读量减少,阅读不充分,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受到限制。当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举措,便能很好的缓解这些问题。
一、制定阅读策略做到读写结合
教师有责任为学生树立优秀的阅读习惯。制定合适的阅读策略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准备好的课件都会有延伸的课外资料,在着重于学生阅读体验感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除了学习课本的相关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将关注度从作品转向作者,储备更多的知识[1]。教师要在高年级学生原有的阅读基础上,回顾前文,加强文本的朗读,还要对文本中出现的资料进行补充。教师要针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赏析,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并结合一定的想象力将自己代入进文中的情境之中。最后将写作与阅读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作者举了如下例子说明了这一学习策略的熟练应用。
五年级课本中的《将相和》一文是由三个故事组成的,这三个故事是独立又统一的,第一个故事延伸出了第二个故事,而前两个故事又产出了第三个故事。因此在学习《负荆请罪》这篇故事时,语文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前两篇故事的内容,而后让学生在第一时间熟读全篇内容。《将相和》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史记》的知识帮助学生对全文进行资料补充,并充分了解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填补了文本的空白。把关键词句单拎出来进行赏析,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概括全文。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开展想象将自己代入带文中描述的那个情景中,想象会发生什么事。以此为基础,将写作与其相结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象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样的阅读教学策略比普通的课程教学模式更有意义。教师制定合适有效的阅读策略,可以为学生小升初语文阅读能力的顺利连接奠定基础。
二、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展的阅读教学活动,教师更应当要明白每个单元建立的意念。每一个单元前页中都有明确的导语,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为“童年往事”,语文要素为"仔细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含的对童年的眷恋之情,珍惜美好的童年时光”。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人文主题的特点,指导学生以此为基础发现相关的素材。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开展想象,让学生逐步体会到文本中营造出来的意境[2]。
同时还要根据内容有针对地、合理地提出学生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让学生在文中找到对应的答案加以思考,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最终总结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做有利于学生阅读、表达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只有语文教师明确了语文教材提出的教学任务与要求,才能够更好地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落实编写教材的意义。教师要明确书本基础知识、教学目标与阅读策略之间的关系,学会整合教材内容,最终才能够好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教师还要不断钻研、深造,以此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确保自己能完完全全地将阅读技策略与方法传授给了学生,让学生能以此为基本更好的运用到阅读之中。
三、倡导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的这一概念最初是1941年由叶圣陶先生提出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整本书阅读”的研究群体从初高中教师逐渐到小学语文教师的加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这一要求正逐渐被广大的语文教师理解、接受并付诸实践[3]。只读文章而缺少整本书的阅读,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读整本书的习惯,觉得浪费时间,只挑选感兴趣的篇章阅读,这也会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大打折扣。
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都是只讲解有关的人物形象放在一起作对比,然后引发学生的思考,而后重点研究某一个关键的故事情节,阅读教学就十分的片面性。“整本书阅读”的理念被广大语文教师重视并运用后,在开展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就先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对大体内容要有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善于运用前文中提到的阅读策略,将整本书的内容先进行整理归纳,并抓住关键点,而后再向学生教学,这样做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与学习的兴趣,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便不会再被动地接受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同时教师还可以把这种理念应用在课外阅读中,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比如在开展《鲁滨逊漂流记》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找到相关的影视视频作引入,让他们对此产生一定想了解的想法后,再全面教他们如何高效系统的整本书阅读:从认识作者丹尼尔·迪福、到看书皮封面找关键信息、再到看目录了解这个故事大体上分了几部分,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阅读。倡导整本书阅读这个理念,可以让学生对书本的阅读兴趣得到提高,有利于他们带着自己的思考去阅读,并沉浸与其中,让阅读效果事半功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一个不断创新并完善教学举措的活动,多个措施一起运用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能改善小学语文高年级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能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文知识,并提高书本的阅读质量与数量。落实读写结合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与文学素养,而倡导整本书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培养阅读兴趣。总之要充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虹.谈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东西南北:教育,2020(12):0097-0097.
[2]刘莲芳.落实读写结合提升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效率[J].教师,2021(3):49-50.
[3]肖力.回顾·重构·评价·分享——例谈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总结课”教学[J].小学语文,2018(5):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