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黄晶晶
[导读] 阅读是语文知识学习的开始,但是当今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并不强。

        黄晶晶
        温州市双屿小学  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阅读是语文知识学习的开始,但是当今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并不强。对此,教学老师就要加强语文阅读重视,同时还要转变自身阅读教学的方法,如此才能够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能力。本文即是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传授学生阅读方法以及加强课后阅读实践三个角度出发,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论述,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几点思考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已不再满足当今时代教学发展的需要,注重强化小学生的阅读效果,提高小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才是关键。对此,教学老师就要变革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摈弃以往那种单向知识传输的教学方式,向着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以及阅读效率的方向转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总结,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老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其应当注重对学生自身阅读兴趣的激发。因为只有切实提高小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阅读的学习当中,教学老师后续各项阅读教学策略的开展也才能够得以顺序进行。但是,激发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需要容易,这就需要教学老师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以及课文内容进行思考,进而选择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开展阅读教学。
         例如,在教学“猴王出世”这一课时,教学老师就可以从影视化的角度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知道,小学生都比较喜欢看电视,而且也都喜欢《西游记》。所以,在开展“猴王出世”一课的教学时,教学老师就要从《西游记》影视片段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学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先向学生播放《西游记》的影视片段,以引导学生回忆与《西游记》相关的影视内容。因为大部分的小学生都看过《西游记》,所以教学老师仅是播放其中的一个影视片段即可。在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学老师即可引导学生对于《西游记》的故事内容进行讨论,此时,教学老师可以将学生的讨论重点转移到《猴王出世》这一集来。在学生进行影视讨论的过程中,教学老师还要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即从影视化的内容向着书面化的内容方向转变,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本上来。在完成课堂知识教学之后,相信学生对于《西游记》这本小说的故事内容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学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这本小说,继续强化学生的语文阅读。
         二、传授学生阅读方法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老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其不仅要将语文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传授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如此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自身的语文阅读能力。然而,教学老师不能够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进行阅读,而是需要在具体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体会,否则学生还是难以切实领悟到语文阅读的具体技巧。

当然,教学老师也可以将阅读的方法进行说明,但是依然需要注重后续的方法渗透,这才是促使学生真正领悟阅读方法的关键。
         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教学老师就可以通过渗透教学的方式传授学生阅读方法。首先,教学老师可以提前告诉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第二天将会由学生自己开始语文讲学。之所以这么讲,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积极性,同时又是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此时,学生就会对于自己如何开展教学进行思考。到了第二天,教学老师就可以邀请学生上台讲课。因为学生并不懂得太多的阅读方法,所以可能就会按照老师的日常教学方式进行讲课。这本身其实也是学生对于阅读方法的一种思考,只是还不成熟。在看到学生们的“糟糕”表现之后,教学老师再开始自己的课堂教学,此时,学生就会对于老师的教学方式格外留心,而此时,教学老师就要将正确的文章阅读方式融合其中,以此强化学生对于阅读方法的掌握。这种阅读方法的传授效果明显优于直接传授学生阅读方法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已经对于如何阅读文章有所体会,自然领悟程度更深。同时,教学老师还要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教学,以强化学生对于阅读方法的学习和掌握。
         三、加强课后阅读实践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老师在开展小学语文知识教学时,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实践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而且也只有引导学生不断进行阅读实践,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水平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升。只是课本当中的阅读素材有限,所以教学老师就要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加强语文阅读实践引导教学。
         具体而言,教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教学老师需要鼓励学生阅读,但是这种鼓励并不仅仅是体现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因为教学老师仅是鼓励或者引导学生阅读,只能够激发学生一时的阅读兴趣,但是超不过一周的时间,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下降。所以,教学老师就要对学生们的阅读行为进行监督。其次,在学生能够坚持每天阅读一篇文章的基础上,教学老师还要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比如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主题内容以及优美句式等,这就是在引导学生思考阅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方式和情感表达,这对于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学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阅读竞赛,比如竞赛学生们的每周阅读量,竞赛学生们的语文阅读效果等,通过组织这种形式的比赛并对学生进行排名,就能够很好地刺激学生不断努力,以实现对学生自身阅读能力的不断强化和提升。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教学老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其要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这是有效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同时,教学老师还要注重传授学生阅读方法,并强化学生自身的阅读实践,如此才能够切实提升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英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兴趣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21(11):127-128.
         [2]杨旭林.浅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21(12):119-120.
         [3]杨玲香.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学周刊,2021(11):16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