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黄惠艳
[导读] 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黄惠艳
        四川省威远县严陵中学 四川省威远县 642450
        摘 要: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些教师积极的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加强教学引导,注重学生天性的释放,但是教学效果还是难有提升,主要原因是没有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本文通过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希望可以有效应用,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前言
        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初中学段的语文课程内容更加系统化,对学习中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需要及时加以改变,适应新的学习要求。同时,教师更要整合教学资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要积极的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 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教学改革已经深化,但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限制了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师过于重视知识讲解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学生情感价值、语言应用能力、文学素养的培养。虽然语文知识十分重要,但是课堂上只注重知识讲解,就会出现“传道式课堂”,老师在课堂上唾沫横飞,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看起来的秩序井然,实则死气沉沉。语文知识碎片化的讲解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学素养也没有得到提升,学生在学习后,对知识的应用不够灵活,大都靠死记硬背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将学习也看成了一种任务,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缺乏积极主动的探究,从而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1.2 教学缺乏对实际的综合考量
        教学改革是在宏观角度上给与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调整教学方案,制定教学计划,优化教学流程,形成教学标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很多教师认为教学改革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将教学理念和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实际相结合,因此,导致教学盲目教师却不自知,反而教师还停留在原有的教学频率中,从而影响了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没有实际的教学意义[1]。所以,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深层了解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以教学改革的方向为教学策略落实的基本,然后对教学计划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以提升教学策略的落实效果。
1.3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在教育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有些教学课堂依然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单一的教学手段对初中语文课堂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学生缺乏信息的有效刺激,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1.4 教学评价过于单一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教学重新开展的第一个环节,因此客观的评价十分关键。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评价过于单一,影响了教学效果评价的客观性。要想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建立有效可行的评价模式是十分关键的。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和多维度的评价模式可以客观的反应出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 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2.1 加强读写综合教学,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学生语言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体现。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强化读写,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语言综合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读写的条件,通过合理设计阅读问题,让学生在阅读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以随堂练笔、随堂演讲、主题演讲等不同形式展示出来。学生读写的过程,是对语言和文字的二次加工和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完成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可以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完成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再塑生命的人》一课时,教师可以应用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在阅读完文本后,指导学生自选角度,写一篇读后感。教师设置好学习任务后,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写作,并在下一节课进行“读后感”主题演讲。写作和阅读的结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加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此外,为了拓展学生的眼界,教师可以积极地为学生建立更加宽广的读写平台,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在阅读后总结和归纳读后感,然后指导学生在课后自主交流,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眼界,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2 合理划分小组,指导学生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合作交流可以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碰撞到不一样的思想火花,从而提升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文学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因此,教师可以合理的应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2]。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后,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合作探究。例如,在开展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分门别类辑古诗,诗情画意品古诗,声情并茂诵古诗,情深意长歌古诗的活动,最后每个小组还能出一本“独一无二”的诗集。这本诗集里,有小组成员喜欢的古诗,有自己对古诗的赏析,有自己动手完成的插图,每首诗还配有组员们的吟诵,有的古诗还谱上了新曲,有组员们的吟唱。小组活动中,学生不仅提升了自己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还提升了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中华古典文化的热爱。
2.3 创设情境,合理引导学生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应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引导式的教学,提升学生语文分析能力,拓展学生的语文眼界和思维,从而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创设多媒体情境时,可以选择不同的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乐、视频等,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合理的设计情境,引发学生深思[3]。例如,在学习《三峡》一课时,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三峡的视频,创设立体、形象的视频情境,让学生结合文字,感受三峡不同季节或壮阔或秀美的景象。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暂停视频,指导学生对应文章中的语句,用自己的语言将观看的感想表述出来。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对三峡景象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再结合文字,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联想和想象,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极大的意义。最后,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教学效果,客观的了解学生的整体提升效果,教师可以设计评价体系,通过多维度的评价内容,多元化的评价框架,全面地了解学生语文能力提升情况,在客观了解了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提升情况后,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积极的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多维度的评价内容如有情感投入、学生语言运用情况、文章理解程度等,多元化的评价框架即从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三个层面进行评价,客观的了解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策略。
2.4优化教学内容,开展群文阅读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初中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学会阅读。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我们可以以课文阅读为依托,用课文阅读的精读结合群文阅读的略读,鼓励学生在同一议题下思考——探究——讨论——交流——探究,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余光中的《乡愁》的时候,就可以把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席慕蓉的《乡愁》,肖复兴的《乡愁的滋味》放在一起阅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写作风格的作家对乡愁的解读和表现手法,让学生通过对大量的信息的提取、整合、消化之后,真正的与阅读文本交流、对话,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
3 结 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终极目标,落实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地优化教学流程,合理应用教学手段和策略,让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语文应用能力,从而逐渐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何天祥. 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9):168-169.
[2]覃秋玲. 谈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3]杨颖.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J]. 吉林教育,2017(32):79.
【作者简介】黄惠艳(1974年10月14日),女,汉族,籍贯(四川省威远县),大学本科,从事的研究方向或工作领域: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