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何惠良
[导读] 随着教育的改革,小学语文是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学科之一
        何惠良
        普宁市梅塘镇新光小学  515342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小学语文是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学科之一,其随着近几年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在教育理念上、教学内涵上、教学模式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创新改变,尤其是教学方法一直是教师学校都关注的重点。教学方法形式多样,主要有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信息技术教学法等,其中情境教学法因为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深受学生的追崇,其也和教育学、心理学有紧密的关系,因此需要小学教师重点利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应用情境教学法;策略探究
        引言
        素质教育的推进,促使小学语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针对教学重难点的变化,从单纯且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说,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的课堂教学需求,情境教学法等模式被提出来,不但可以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学生不仅进行知识的积累,而且在情境教学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认知与行为习惯,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1情境体验教学法的特点概述
        情境体验教学法的特点,总结包括生动形象和意境深远两方面,首先,生动形象。情境体验教学法主要是借助色彩亮丽且丰富的图像或者视频,或者现实生活来展示教学内容。由此可见,情境体验教学法所用素材,主要以生活素材为主,且取之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从而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来理解知识,便于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另外,情境体验教学法顾名思义要求学生参与到教师设定的特定的情境中,以保证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利用情境来促进学生对阅读知识的理解,可以为提高教育效果创造有利条件。其次,意境深远。情境体验教学法主要围绕教学内容而展开,以生活中真实形象场景来表现。但是小学生因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普遍缺乏丰富的社会生活体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丰富学生的内心感受,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可以促进学生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
        2探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探究
        2.1游戏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是学生特别好动的阶段,对于新颖的知识教学以及新鲜的事物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爱玩也是小学生的基本特点,因而游戏形式教学更能抓住学生的吸引力,所以教师应当注重在游戏教育侧重选择并进行情境创设。在最基础入门的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这样关键的课程通过游戏的方式讲述,从而达到教学和温习的目的。
        2.2创设角色情境导入阅读教学
        角色扮演不仅可以让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会初步的换位思考,挖掘小学生的情感共鸣,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小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最直接的快乐,享受人物扮演的乐趣,切实契合小学生在此年龄段的性格特点,让小学生在准确的角色扮演引导下认识自我,培养自我意识,并逐步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形成良性的阅读习惯。尤其是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可以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力。通过人物台词的亲身演绎,可以训练小学生表达情感时的语调起伏、抑扬顿挫,掌握词汇背后的丰富情感,深化词汇的多层涵义,精准发音,吐字清晰,在表演中逐渐加深对于文章内容的解读。
        2.3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信息化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好动,喜欢动手,对新生事物都有好奇之心,会主动地通过自己的认知习惯去选择可以触摸、探究、动手的新事物,但是他们却不喜欢动脑,不喜欢在课堂上静静的坐着。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巧妙的避开小学生的缺点,抓住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在多样性的情绪体验、感官刺激中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教师开展情境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有重点、有主题、有思路的通过视频、图片、动画等直观教具呈现给学生。学生既可以改变被动全盘接收枯燥的知识的学习方式,也可以主动投入到生动、形象的情境之中,认真学习、主动探究。
        2.4实物演示,强化情境体验
        实物演示情境体验指的是以实物为基础,通过有机整合实物和教材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实物演示中发散思维能力,以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首先,实物演示可以强化学生的情境体验;其次,实物演示可以让学生对枯燥乏味的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认识,逐渐爱上语文阅读,并积极主动进行语文阅读学习。为了发挥实物演示情境的作用,必须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因此,在情境创设时必须密切注意一些事项,具体包括如下几点:一是实物演示必须具备较强的趣味性,确保实物演示时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保证情境体验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二是实物演示情境的创设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确保学生可以在实物演示情境体验中产生情感共鸣,并可以运用生活经验来理解阅读知识,才能大幅度提高语文阅读学习效果。三是在实物演示情境体验过程中,应确保学生的参与度。
        2.5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能主动地去探索,实现自己探究而得出答案的成功,加强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去解决问题,让好奇心驱使自己进行知识的深化掌握,在疑问探索氛围的营造中,由学生不断求知,改变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认知。语文知识的学习不是重复的识字和背诵,不是一直反复记忆,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认识到语文知识包罗万象,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后作为切入点,在思考中不断提高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回归课本学习。同时,又能走出课本,不断深化、拓展学习空间,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稳步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
        2.6进行教师扮演,创设体验感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学生对于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把握一直是学习中的难点。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对基本的文章思路不清,文章结构不清,也没有养成正确的阅读和分析习惯;另一方面是教师缺乏正确的教学方法的引导,导致学生对文章寓意的认识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长期以往,教师如果不予以重视,对导致学生学习思维的固化,直接影响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和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在阅读文教学之中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为学生创设体验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我扮演的途中感受其中的深意,领悟其中的意境。教师可以将学生化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可以在组内自行商讨,选择小组合合作性的角色,也可以自己选择单人角色,并在开始演绎前,对人物角色的心理、性格、语言特点进行深入地揣摩和分析,且在演绎过程中通过感悟有感情的朗读和表演。这样的方式,可以营造一种人物代入感氛围,在学生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之中,明确中心思想、全面把握中心线索和文章结构。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时可以选择偏故事性、人物对话多、独白多、形象鲜明的文章。
        结语
        在小学语文中创设情境教学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多元化的形象的情境创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学习中去理解课本的内容,加深知识点的印象达到理解记忆,并且真正回归到生活当中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郑秋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积累与运用文本知识[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74.
        [2]李晓辉.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2):164-165.
        [3]邓雯.基于情境教学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25):89-90.
        [4]马红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04):72-73.
        [5]王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8):74-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