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雁英
广西灵山县佛子镇龙渊小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 535426
摘要: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逐渐将技术支持下的思维可视化教育模式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思维可视化可以将语文知识概念进行汇总,形成明确的知识架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师依靠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以思维可视化为语文教学导向,强调学生的思维训练,进而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突破口,探究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课堂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健全心智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阅读大可以改变社会,小可以改变个人。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从知识层面向思维层面的过渡,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实现学生语文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思维可视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思维可视化内涵
人类不断进步发展,就在于人类拥有先进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思维是一种内在的东西,需要人们通过外在的可视化的方式来看清思维的内在含义。“可视化”的概念于1987年2月在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召开的一个专题研讨会上被提出,概念一经提出,得到所有研究者的一致认可。从此之后,“可视化”受到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关注,同时“可视化”也成为思维可视化的重要源泉之一。
所谓思维可视化,是指人的大脑中的思维方法、路径、过程等以某一种形式展现出来,比如:图示或者图示组合的形式。现在,思维可视化视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渐显现出其重要性,值得探究。思维可视化在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呈现了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显性价值就是将知识系统化,使得知识更容易理解。隐性价值就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目前,思维可视化在教学中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
二、思维可视化课堂对于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对传统教学观念的突破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一味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虽然教育改革提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教师习惯了知识的一味灌输,学生一时间无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所以教学改革很艰难。将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都比较容易接受,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堂的构建,首先完善教学方法,而后改变课堂模式,不是立竿见影,而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通过“思维可视化教学”可以让教师和学生转变观念,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促进教师和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目前,有部分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能力欠缺的情况,学生欠缺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欠缺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品课程的能力[1]。“思维可视化”教学将重点放在发展和完善教师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应用思维可视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三、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一)语文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
教学改革不断强调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实施教学,培养小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元化,教学设备也越来越数字化,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可以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体会阅读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和感情的变化,进而进行自我思索,自我探究,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运用到各种多媒体技术或者平台去构建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以便更有效的完成教学[2]。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等,这样让学生更容易对文章形成深入的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比如:在学生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雷锋生平事迹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雷锋精神,了解为什么要学习雷锋精神,让学生自我感受和思考,深深体会雷锋精神的可贵。又比如:学生在学习《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同样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具体了解小英雄雨来为掩护交通员,和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敬佩小雨来的智慧和勇气,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透彻的理解文章的内在。
(二)将课文进行内容划分,并加入引发学生思考的部分
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小学生认字、识字息息相关,因此,进行思维可视化教学,教师必须将学生不认识的生字和生词有效加入思维培养教学模式,促进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思考[3]。比如:学生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对文章的内容分成几个模块,比如:废墟、景观、文化等等。然后播放相关模块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直观观看,形成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教师对于课文的讲解过程,要非常详尽,将文章中涉及的景观和文物都对学生进行展示。课文学习完毕,教师可以就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这种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学生可以自我思考课文的深意,自我总结阅读的有效方法,通过阅读过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综合提高阅读的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探索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以思维可视化教学理念为指导,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及课外阅读等多元化手段,促进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爱好。教师利用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方法,掌握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取长补短,积极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段玉颖.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堂的构建探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读写算,2020(07):177.
[2]徐玉雄.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堂的构建研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中华少年,2019(24):279.
[3]马子莲.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堂的构建研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