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宋元爱
[导读] 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良好品格的建立和个性发展,

        宋元爱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南校区 255100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良好品格的建立和个性发展,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中各种新思潮风起云涌,社会的道德标准与行为规范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之变革,社会结构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基于此,以下对小学语文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引言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而德育作为五育之首,更是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应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德育,实现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其中学科渗透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方式之一,能使学生在对学科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自身道德意识的形成。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之间的联系
        在小学教育阶段,班级管理与语文教学都占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若能够有效地融入班级的管理模式,就能使小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班级管理内容的不断变化中,语文的教学方式随之发生改变,最终让每名小学生都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对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更加理解,也能同时理解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在进行班级管理的同时,班主任应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并做到团结友爱,虽然听起来很好实施,但实际行动起来却有很大难度。特别是针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生理乃至心理的发育都不够健全,很难理解到老师提出要求的真正意义。若能够有效地将语文的教学与班级管理进行结合,小学生就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到班级管理的真实意义,它能够将班主任与学生进行连接,最终促使语文教学成为一种良好的沟通渠道。
二、小学语文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对于基础教育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讲授,也需要能够融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健康心理的培养。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能够明确定位,课堂教学需要能够围绕学生的核心需求来开展,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小学生由于年龄段的特性,如果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使学生对课堂产生抗拒心理,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会产生很大的阻碍。课堂能否让学生沉浸其中其实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并非是类似于传统课堂上的紧张和压迫,相反需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舒适,促进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能够主动关注所学内容。在这种学习氛围里,学生也会加强沟通交流,这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以及提升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有着积极的帮助。
        (二)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课文引申出相应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其中涉及的深意及内涵,或者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以及小组表演的形式,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体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有许多经典文章的背诵要求,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使学生的语法以及理解能力得到提升,还可以通过对课文的深度理解,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行修养。


        (三)通过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进行德育的渗透
        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含着听、说、读、写等多个教学版块,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就是通过这些具体的教学实践来对学生进行渗透与引领的。因此,教师应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具体实践环节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身道德品质潜移默化的提升。首先,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项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语文教学内容中德育因素挖掘、德育价值感悟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积极地通过阅读教学的开展,来对学生进行德育内容的传递。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刻的阅读与理解,并在阅读教学过程集中地对五壮士掩护乡亲的壮举进行细致的讲解,使学生感受到五壮士不畏牺牲、保护人民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这样就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深受文中情感及良好品质的感染,实现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陶冶,实现了德育效果的增强。其次,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集中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写作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与引领。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对我影响最深的××》的写作训练时,学生就会在自己的记忆中搜寻自己最熟悉、印象最深刻的人物进行描写。有的学生会描写自己父母对自己的影响最深,有的学生会描写自己的教师对自己辛勤地教导等。这种写作训练的开展都能从某个侧面反映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教师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引导,实现德育效果的增强。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成长特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班主任管理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兼顾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教学与教育应当紧密结合。在班主任接手班级时,首先要做到的是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摸清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及脾气秉性,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使教师与学生相处得更加融洽。另外,小学生都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旺盛的精力,班主任可以利用学生的特点每周开展班会,使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通过班会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小学生在班会中往往会表现得格外开朗、有活力,语文教师通过朗诵、做游戏、小演讲等形式开展班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与他人沟通的欲望,更好地掌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
        (五)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
        由于语文学科具备很强的人文主义精神,如果能够利用这一优势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人文关怀,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将带来积极影响。小学语文班主任需要注意到在语文教材当中许多的课文除了字词句等语文基础知识外,还蕴含了强烈的育人意义,这背后是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所以,班主任在进行语文学科的授课时需要将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完美的融合,借此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均衡发展。比如,课文《一株紫丁香》讲的是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首先给学生介绍课文中遇到的字词等知识点,然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领会文中学生对教师的爱,这种爱是无私且真诚的,而且是相互的。
结束语
        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据重要地位,语文课本里除了涉及学习知识以外,还有许多文化、德育、礼仪、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在教会学生语文基本知识以外,还可以使学生的品行修养和价值取向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融入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在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也有助于班主任班级管理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张涛.班主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J].吉林教育,2020(34):87-88.
[2]王芙蓉.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家长,2020(24):31+33.
[3]景小玲.论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J].科普童话,2020(26):165.
[4]尹晓妤.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J].家庭生活指南,2019(12):261.
[5]农永怀.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J].农家参谋,2018(12):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