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潘桂梅
[导读] 随着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潘桂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第二初级中学,广西贺州542800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注重学生思想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初级中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未来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更为重要。因此,学校应加强初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拥有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专业教学水平,贯彻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探索符合初中阶段学生阅读理解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初中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核心素养;现代文;初中学生;阅读理解
        语文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现代文阅读教学也是对语文课程的补充和阐释。学生只有掌握了良好的阅读技巧,才能提高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阅读与其他学科也有一定的联系。因此,语文教师在教授现代汉语时,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组织一些创新的实践活动,确保学生具备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
一、创新阅读,加深学生的整体感知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把学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加深学生对现代汉语阅读的整体认识,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背诵现代课文实际上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复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现代作品的语言大多是容易理解的,所以在阅读时,就必须注意词汇的学习。随着阅读数量的增加,你能体验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越多,这样学生们就会和作者产生联系、共鸣,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文本的背诵中,应该有一定的选择性和针对性。老师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理解阅读能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这篇文章也将有一个全面的经验[1]。
二、 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现代文阅读是中学生了解社会的手段,也是增强自信心的主要渠道。对于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处于形成阶段的初中生来说,这一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这方面,教师应善于挖掘和发现现代文本中隐含的文化内涵,根据文本内容引导学生的文化意识,注重文本语言,体验语言的丰富性,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一些现代文本表达了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把爱国主义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 一些以家庭情感为主题,涵盖了真、善、美等多种价值观; 另一些是文化艺术,民俗在文化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这一部分,《人民教育版》中的许多初中语文教材都对节日习俗和民间轶事进行了描述,并以此为主题开展了相应的教学工作,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知觉[2]。
        情感、态度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从思想解读为出发点,真正感悟到文本中蕴含的真、善、美。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为例,这篇文章从哲学的层面上分析了父爱和母爱,给学生在心理情感上构建了不同的情感,从而将亲情的感性认知逐渐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如果你用作者的观点来分析,你会得到一些新的灵感。因为整篇文章的情感是内隐的、深刻的。

如果从读者的层面来看,每个学生对文章的认知是不同的,主要是因为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学习习惯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找到二者的交汇点,在整体感知和学习的帮助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然后与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真正让阅读教学深入他们的内心[3]。         
三、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应主动思考,转变角色,发挥引导作用,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风格,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缩短与文本的距离,体验现代文本理性的意蕴。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一批具有全面发展能力的优秀学生。当这些学生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时,他们也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体验现代写作的价值[4]。
        基本理论是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所以教师最好是以文体、内容和形式为出发点,找准其中的基本理论,巧用教材,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结合。记叙文的内容大多是指描叙的部分,有人物、事件和景物等;叙述方法是倒叙、插叙,学生要掌握到语言的运用特点和作用,以教材中《记念刘和珍君》为例,这是一篇悼念性的散文,作者描述了爱国青年的反抗精神,揭示了反动军阀的残忍。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品味写人写笔记的语言,掌握叙事和抒情的写作技巧,并根据整体结构将教学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刘和珍的角度出发,讲述文章中回忆刘和珍的部分,并对其进行分析。他的行为和性格。让同学们认识到,刘和珍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年轻学生,渴望真理,敢于斗争,善良。另一方面,它主要是根据文章的思想,重点句子和情感线索,以保证学生在关键词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作者想象刘和真笨拙而敏锐,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他热情而微笑,当他准备撤退时,他悲伤。这些关键词的作用是为以后的论述铺平道路,并在此基础上对刘和桢进行描述。死亡的过程会让学生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5]。
四、结束语
        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在核心文化背景下,对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果我们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将不再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语文教师应根据当前的学术条件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读写结合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此外,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全面细致地分析学生的基本需要,缩短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旭峰.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剖析[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0, 000(001):P.1-2.
[2] 谢耀华.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 005(008):54-55.
[3] 田玉萍.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初探[J]. 启迪与智慧:教育, 2019, 000(009):P.69-70.
[4] 岳铁梅.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探究[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 000(002):85.
[5] 李发云. 试论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 501(02):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