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该如何与幼儿园教育实现互补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陈素娟
[导读] 幼儿因年龄特性,自主意识不足,对事物缺乏判断能力,

        陈素娟
        安徽省合肥市华山路幼儿园
        摘要:幼儿因年龄特性,自主意识不足,对事物缺乏判断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经验丰富的大人从旁引导,因幼儿时期是孩子开始接触世界探索世界的开端,故在这一阶段的教育对幼儿之后的人格培养具有关键作用,幼儿时期的学习由家庭教育和幼儿园学习占主导地位,故此将两者统一思想互为补充对帮助幼儿全面发展更好成长至关重要。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互补教育
引言
        幼儿是祖国建设的生力军,教育要从幼儿自主意识形成初期开始,同时孩子作为家庭的延续和希望,承担着家庭的未来,故而幼儿教育一直是社会关心的重点问题。由于幼儿不同于高年纪学生的年龄特性,无法长时间远离家庭专注于学校学习教育,故此教育不能倾向于是属于单独某一方的全部责任,应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对幼儿进行共同引导。如何将幼儿园学习和父母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相融合进行优缺互补,是需要不断实践探讨的问题。
一、家庭与幼儿园两者教育互补的意义
        幼儿园的作用在于结合幼儿天性开发孩子思维,引导孩子在懵懂时期开始培育自主学习的能力,相较于对孩子进行专业性引导教育的幼儿园,出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带给孩子的是最为深刻久远的影响,幼儿会学习模仿父母言行举止,直接影响了幼儿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形成,故而优秀且品行良好的父母会带动孩子成长为同样品格高尚、自律上进的人,反之亦然,这是家庭环境造成的深刻影响,是幼儿园所不具备的在幼儿教育阶段的先天性优势。唯有将生活影响与幼儿园专业性的学习引导合二为一科学融合,才能真正达到两者优缺互补,在家庭影响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因此将家庭影响结合幼儿园教育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父母将孩子教育过于依赖于幼儿园老师。很多父母存在教师对孩子教育负有全责的思想,一旦教育出现问题首先追责教师责任,父母忽视了在这一阶段的幼儿,家庭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效果与幼儿园教师引导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父母因时间问题只能将幼儿托付于教师,这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状,但幼儿因此远离家庭基础熏陶,直接进入群体学习阶段,无法很好的适应,对幼儿甚至之后的成长阶段皆造成了不良影响。其次,教师与父母若要达到教育互补目的,对双方教育思想进行深入了解是基础,但现实情况中是缺乏了解的。最后,父母与教师教育观念不仅未能互补反而差异巨大,导致教育效果受影响。


三、促进家庭与幼儿园教育互补的措施
(一)将家庭教育做为幼儿园教育的基础
        父母是幼儿最依赖信任的人,家庭是孩子最信任的领域,因此家庭对幼儿具有与生俱来的教育优势,故此父母在教育幼儿时需时刻注意自身言辞,通过幼儿喜好模仿崇拜父母的天性正面引导,数据显示,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生长发育和良好品格的培养至关重要。
        作为基础教育需要为幼儿消除或减轻对幼儿园的抵触心理。转换环境会滋生恐惧心理,严重者会影响孩子性格养成,家庭教育需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如在进入群体环境之前的一段时间中,通过故事、动画片向孩子展示即将要融入的环境,或者直接带孩子实地体验幼儿园的群体生活,通过和小伙伴的交流互动,引发好奇心,激发主动进园的欲望。
(二)根据幼儿园情况预先调整生活习惯
        幼儿园是群体生活,个人要服从规定,幼儿会自觉地跟随大家的步伐一起遵守规章,但如何将幼儿园学习的行为习惯贯彻到家庭日常生活中,避免出现进园听话、进家叛逆的现象是需要格外重视的问题。父母因不能陪伴幼儿易产生愧疚心理,从而不能坚守底线一再满足幼儿无理要求,或以年幼为借口宠溺幼儿,造成其在无形中养成诸多恶习,这些都是与幼儿园教师教育相悖的,以上种种致使幼儿在两地的表现截然不同,极大的影响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对幼儿思想品德教育毫无益处。故而父母与教师需定期进行深入探讨,沟通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如此方能达到两者教育相补充。
(三)尊重幼儿差异性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尊重孩子差异性避免在教育中扼杀孩子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在家长与教师深入交谈了解幼儿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需教师不以自身意志为纲领强迫幼儿摒弃天性,而是通过正确引导进一步挖掘幼儿特长,帮助孩子们在学习玩乐中发现自己兴趣所在,发展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增强自信,并且鼓励孩子及时将自己所学所得与家长分享,此举可提高幼儿阐述能力,比如家长询问孩子一天的生活,包括游戏、用餐、小伙伴、学到的新故事等,不仅可帮助巩固所学,通过相处加深双方感情,父母在进行教导时还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内容与孩子所学相补充。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阶段,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相辅相成,对孩子品格塑造、思维培养、行为引导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唯有两者相互补充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唐皓月.家庭教育该如何与幼儿园教育实现互补[A]社会发展论丛(第二卷)[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
        [2] 陈艳.试分析家庭教育该如何与幼儿园教育实现互补[J].课程教育研究,2017(01):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