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园
江苏省常州市勤业小学 213016
摘要:经过五千多年的沉淀与洗礼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流传至今最精髓的民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能够保持亘古不衰。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择了蕴含丰富民族内涵的文章,代表了民族文化中最精华、纯碎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肩负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引领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其内心深处能够形成完整的文化印记。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推广策略;
引言
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便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而语文教学作为运载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包含了社会类、民族类、历史类等多种文化。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蕴含着中华民族几百年来的智慧,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因此为增强学生们对文化魅力的感知以及不断开拓学生在思维上的创造能力,应将传统文化渗透式的融入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广的意义
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贯穿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四书五经”尽管在近代新文化运动及辛亥革命中多次遭受诋毁、抨击,然而从其依然可以流传几千年来看,必然有值得肯定的优秀文化所在。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文化气息相当浓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准确辨别其价值及作用。浓厚的文化气息可为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所以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灵活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指引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内容的同时,对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一定的认识,进而帮助学生在自身知识体系中融入传统文化。同时,以语文教材为根本,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将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彰显出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将课堂时间、教学环节合理把控,科学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通过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能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方位、多角度发展,充分展现语文学科本身的价值与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在教材的基础上不断衍生性引入传统文化
对于语文教学中所运用的教材,其内容都是非常具有逻辑性和科学性的,其内容和文章的选取都是由多年编制教学教材的专家、学者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探讨最终编制而成的。教材中所涉及的文章内容不仅有现代化内容更是均匀的嵌入了传统历史性文章,最重要的是所涉及到的文章对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素质培养意义,值得学生们不断的学习和揣摩。基于此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不仅只能传输给学生们关于修辞、写作手法这些比较生硬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根据文章内容不断影响学生的人文精神,要将这种精神不断的融入到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氛围和环境中不断感受人文精神带给自身的影响,最终让学生在价值观的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上得到提升。
(二)理清字词含义,扫清阅读障碍
在现代文和古诗文的阅读教学中,由于其组成语言并不相同,因此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完成对内容的介绍。在讲解古诗文的过程中,老师要先引导同学们了解不同字词的含义,在扫清阅读障碍之后完成对内容的理解。在不同类型的文言文中,存在着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汉字。为此,在课上老师要先向学生介绍文言实词的含义,通过含义结合成完整的句子,由此全面了解这一篇文章。通过查阅资料或者积累笔记等方式,老师可以引导初中生养成自主积累和查找的学习习惯,利用古汉语字典,总结课文中出现的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知识点,由此提高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营造相应氛围,感受诗文素养
在古诗文中,存在着一类借景抒情的文章,这一类型的文章需要同学们能够仔细地品鉴其中的表现手法,同时要能够理解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例如在《桃花源记》中,诗人陶渊明借助桃花源表达了对大同世界的向往和热爱,他幻想在大同社会中和亲人美好的生活,所以写出了《桃花源记》这篇文章。在这篇短文中,主要通过景色和事情的融合,生动的展现出桃花源中的美景以及人人安居乐业的生活状况。诗人的这一幻想与我们现如今的生活相差无几。为此,同学们要学会对比在以前封建专制的古代,和现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存在着什么不同。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否像文中描述的那般幸福。通过营造人人安居乐业的氛围,同学们能够在宁静的环境中感受桃花源的神秘和美好,同时感受诗人笔下的大同社会的特点,由此体会人们对于安定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在文中邻里乡村的表述中,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人们的美好品质,这些品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通过作者的描述,学生的脑海中能够浮现出桃花源中的景象,由此感受意象的表述方式,学习这样的表现手法,在学习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四)利用传统节日,熏陶优秀传统文化
与其他课程知识相比,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理解有着很大差别,源自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可以发现。鉴于此,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就应当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引领学生对潜藏于生活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展开探索。我国有着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等诸多节日,且每个节日都具备独有的来历,且蕴含了一个故事。如每年春节都会放鞭炮,而放鞭炮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阅读春节背景故事可以发现,春节是年兽到来的时间,通过放鞭炮能够驱赶年兽。元宵节代表正月十五那天,象征着团圆。而在端午节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传统民俗,主要为了纪念屈原。而学生们在学习熟悉的传统节日时,可以很自然的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五)提升教师在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素养
亘古不变,教师的责任即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汲取更多一部分都是来自教师的传授。基于此,教师在教授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对自身传统文化的学习进行不断的加强,在教授课程之外进行不断的知识汲取和充实,只有当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得到了保证,才能够以身作则的将更多更好的传统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们。检验一个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准,不应仅局限于其所授课程的专业能力,应将眼光放到专业之外。在自己专业领域之外还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审美以及良好的道德素质,才不失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之外还能不断吸收知识补充自己,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做好学生们学习的标杆,才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独特风格与魅力。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程度。教师通过自身的素养和人格魅力带动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也不断具有相同的品质与魅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培育学生的道德与人文素养,能够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所以,语文教师应当深刻认识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积极挖掘课本教材资源,在识字与古诗教学中积极引入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全面感悟传统文化的价值,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达成全面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长远发展的实现,并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地传承。
参考文献
[1]芝世珍,刘银霞.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推广策略[J].文学教育(下),2021(03):188-189.
[2]林秀娟.浅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5):41-42.
[3]马登虎.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策探究[J].文学教育(下),2021(02):66-67.
[4]柳士镇.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因素[J].小学语文,2021(Z1):1.
[5]施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