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朱智锋
[导读]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基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社会交际能力、
        朱智锋
        江南实验学校湖边分校  ,浙江省丽水市,323900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基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社会交际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情感感悟能力以及语言审美能力等多种语文能力的培养所提出的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可以看做是一门新的系统、繁琐又复杂的学科。其中,语文写作能力又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最基础部分,也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探索生活化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式,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尝试。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生活化教学
        引言:学科核心素养这一理念,是在基础教育领域改革中,尝试推动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新尝试,其中推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实现生活化,是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希望通过充分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悟与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课堂的效率,活跃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课堂的氛围,进一步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的具体策略
        1.小学语文写作课堂教学目标生活化创新
        教学模式生活化的创新,首先要求小学语文写作课堂教学目标的创新,为小学语文写作课堂设计生活化的教学目标,顺应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将现代化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反应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情感感受能力的培养,将实用性技能的培养与发展作为小学语文写作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除此之外,教学模式的生活化,要求小学语文课堂的流程、节奏设计不能过于高深,要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深刻把握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心理需求,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获取小学语文写作课堂的主题与目标,基于生活化的元素进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案的创新与改革,使学生有充足的机会与平台现实自己真实的想法与情感,做到作文创作的言之有物,激发学生参与小学语文写作课堂、完成小学语文写作任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1]。
        2.小学语文写作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创新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习惯、逻辑习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学生在这一时期受到的教育、养成的习惯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三观养成的重要养分,能够持续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要通过实现小学语文写作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生持续接受生活化的教育、接受生活化内容的影响,从而培养出生活化的逻辑、思维与行为习惯,使学生对于写作练习感受到生活化的熟悉与亲切,由此激发并调动学生进行写作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小学语文写作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可以从组织学生进行生活素材的分享与讨论开始,例如在关于自然环境的写作练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色进行回忆,如居住的小区绿化、老家的树林、上学路上的风景、居住地的公园等多种并不稀奇的景观都可以成为课堂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了解作文文字与语言并不难组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有话可说、有字可写,那么这节课的写作教育的目的就完成一半了,学生进行自主创作的难度变低,学生进行创作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
        3.小学语文写作课堂教学形式生活化创新
        小学语文写作课堂教学形式的生活化创新,需要借助不断发展的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实际生活中不断出现的新科技、新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写作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去。好奇心重、求知欲强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天性与特点,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深刻把握住小学生的这种天性与特长,就能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写作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多媒体技术则是帮助教师激发、调动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的有利工具。现代多媒体技术能够全方位的向学生展示声频、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的资料与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2]。


        二、基于核心素养关于小学语文生活化写作生活化的思考
        1.深刻把握小学阶段语文写作课堂教学的本质
        小学阶段语文写作课堂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情感感受能力为最终目的。事实上,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语言能力正处于成长阶段,学生对于文字的组织和运用能力语言不断的练习,尤其是在写作练习时,往往会出现心中有话说不出,心中有感不能发的情况,无法将自己内心的故事和情感运用文字准确的表达出来,作文创作的情感丰富、内容充实、语言生动的质量要求更是无法达到。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写作课堂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让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练习掌握应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要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发现写作的素材,培养学生从周围环境中发现美的能力,并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将观察到的事物描绘出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畅谈自己关注的话题、人、事、现象。教师作为旁听者同时也是引导者,在恰当的时候给予点拨,提问学生你看到或听到什么现象、话题?对此你想到了什么?想发表什么看法?最后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重点展开谈论,最后形成你最关注什么话题、正月里各地的名俗活动怎样、对父母的这种做法你是怎么看的、 借此机会你希望怎样等与学生实际生活切实相关的作文主题。
        2.选择合适的小学阶段语文写作课堂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实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生活化,是要使学生在进行写作练习时,能够感受到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从而使学生能够创作出感情饱满、内容真实的作文。科学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要求进一步优化作文任务设计,以生活中的常见人物、常见景象、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作为作文创作的主体,使学生将生活中的所见所想能够流畅的过度到文字上,因此在进行作文任务设计时,要尽可能的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状态、感受和观察能力。除此之外,生活化的写作练习并不是要完全与实际生活一致,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复刻和转述,而是进一步的提炼和总结,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象与联想,并通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指导学生如何将创作设计的更加有逻辑、更加通顺。并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总结,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与总结中实现自我成长与进步[3]。
        结语:小学阶段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肩负着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成长打好基础的重要任务,学生在各方面的不成熟,同时也正意味着学生在各方面的成长性和潜力,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培养中,教师要能够充分认识到学生的长处,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学习情况等多方面的不同,设计、布置不同的培养方案。尤其是在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中,不同的学生必然有不同的文风喜好、不同的叙事方法、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在具体的能力、水平上也不尽相同,千篇一律要求学生进行统一的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只会限制、阻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要求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一线的教师,对当前的教育现状进行进一步思考,根据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实际情况,总结并推出行之有效的写作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健.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写作教学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0):43-46.
        [2]李万灵.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8):66-67.
        [3]孙元德.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6):43.
        【作者简介】朱智锋, 1977年2月,男,汉族,浙江省丽水市 一级教师,本科学历,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相关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