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珍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高中,云南省怒江州 673100
摘要:语文是高考的必修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有必要在第三语言考试准备阶段加强复习教学的开展。在高三紧急复习期间,我们不仅要积累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要迅速提高语文运用能力。如果我们没有制定有效的语文审查计划和审查目标,没有找到合适的审查方法,在语文审查过程中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三语文;复习备考;现状;策略
如何使第三年的语文复习更有效率,是每一位高三语文教师都需要弄清楚的问题。高考就是测试学生在面对困难问题时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适应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因此,扎实的基本功是应对高考的首要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教学目标。高考试题没有抄本的基本知识。学生应该摒弃机械复述课文,不要做死记硬背和效率低下的文章中心学习。
一、高三语文备考现状的分析
首先,学生通常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聚集在一起复习。虽然课堂讨论很热烈,但实际上收效甚微。另外,教师基本上结合现成的教案讲解,实践性较低,故备课。质量是可以想象的。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没有制定完整的学习计划,师生之间缺乏沟通,难以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其次,教师教学环节的设计、疑难问题地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等都只是形式。没有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许多关键问题缺乏正确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这也是学生准备质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学生未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整个学习过程相当混乱。即使制定了学习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问题。他们坚持不了很长时间。学习计划只是走走形式。这也会影响考试准备的质量[1]。
二、做好高三语文复习与备考工作的策略
1.立足文本内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
如果你不能熟练掌握基础知识,那么你在考试中就会更加傲慢地去掌握问题者的思想以扩展你的知识。因此,在高三的复习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教材和教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基础考点的知识进行总结和概括。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心理。为了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小组组织教材知识,或者集中教授小说、诗歌、古典语文、戏剧等文体。以文言文复习为例,课本知识的熟练掌握更是重中之重。在整理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常用字、古今同义词、词类的灵活运用、多义词、特殊句型、虚词和实词的运用,将文本组织为一个单元。通过自组织,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核对和填补课外文言文练习的空缺,培养学生自主复习和知识转化的能力[2]。
2.采取科学化的应对措施达到化险为夷的成效
学生在参加高考时,经常会遇到“拦虎”。为了达到化险为夷的效果,我们需要掌握高考复习的现场对策,以避免考场上的失利。由于这些“拦路虎”往往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知识的调查更加全面,因此有必要教给学生相应的现场应对方法。
例如,在病句调查方面,作为湖南省高考必考项目,似乎简单易懂,往往被学生忽视。因此,在高考语文复习课上,学生不仅要学会掌握知识,还要掌握考场技能。就病句的研究而言,有必要引导学生明确病句的类型,掌握病句的特点,如语序不当、分类不当、倒置主宾、搭配不当、主语不完整、主语交换不当、结构混乱、重复、逻辑缺失等,有必要引导学生掌握病句的应对技巧,掌握病句类型的特点,以便更好地应对[3]。
3.专题复习阶段:提高水平
高考试卷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高考试卷的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的积累部分,从语音的基本知识点到词的形状、错句的原因、诗歌的听写。这是学生们不能丢分的部分。这一部分考察了学生知识积累的坚定程度。学生需要记住相应的知识点,并能够准确地记住它们。这部分有不少知识点。在保证正确回答问题的同时,保证回答速度,为下面的作文争取足够的时间。因此,为了保证学生的基础知识不会丢失,甚至丢分,应该把它作为学生的复习目标[4]。
还是对诗歌的欣赏。由于学生知识积累薄弱,诗歌鉴赏试题一直难度大,得分率低。教学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积累、积累大量的诗歌意象阐释; 鉴赏、掌握诗歌鉴赏的原则; 总结、整合诗歌的一般意义,总结诗歌的真正意义。最困难的部分是学生如何欣赏和分析。首先,确定诗歌的情感基调,分析诗歌具体意象所蕴含的情感色彩,根据作者的年龄、经历和背景,整合信息,获得诗歌的内涵。确保答案的准确性[5]。
4.巩固训练环节:查漏补缺迎高考
在这个环节中,要求教师为学生选择练习和进行巩固训练,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核对和填补空缺。
除了以往的具体措施外,教师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转变教学理念,即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尽可能多地留出课堂时间让学生自主复习和讨论。第二,不断提高语文文化素养和教学专业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复习方法; 第三,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例如:多媒体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等,简化复习内容,使之具体化、趣味化,加深学生对复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6]。
三、结语
一般来说,任何好习惯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来洗涤和积累。语言和文本本身是一个开放的主题。此外,目前的考试更注重对学生能力和读写能力的评估。教师在引导学生备考时啃课本、“积累”试题的策略是不恰当的。语文教学的本质应该得到维护。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苑露. 高三语文备考复习不可忽视阅读教学[J]. 高考, 2020(11).
[2] 梁丽. 高三语文高效备考教学模式初探[J]. 语文课内外, 2020, 000(002):35.
[3] 邓丽. 浅析高三语文论述类文本复习备考方法[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000(011):23.
[4] 莫东宁. 高三语文备考复习断想——高考复习课堂\"五化\"教学法[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20):85.
[5] 李朝晖. 浅谈提升高三语文备考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33):319.
[6] 胡建刚.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思考[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09):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