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金丰
福建省漳平第三中学 364400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目前我国教育领域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建构提出了多方面要求,为不同阶段各学科的教育提供了指导。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改革思路。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化学生的群体效应,促进课程目标的有效落实,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但是,从目前学生的小组构建以及实践探索情况来看,数学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针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应结合课题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现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全面建构,促进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全面发展。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探讨的过程,如果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之中,就能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引言
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对数学学科教学有积极作用。尽管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但是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要转变数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一、合作学习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体现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的内容繁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教师若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动脑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高,合作能力是一种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合作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加入教学活动中,还能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而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与相互鼓励。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以小组长为原点自行组成直角坐标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
(三)有利于教师实施因材施教
传统数学课堂学生能够发表自身想法和意见的时间很少,课堂大部分的时间都交由数学老师在讲解各种题型以及学生记笔记。这种机械式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数学基础各不相同,接受能力也有差别.像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反而还会出现差的学生越来越差,初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降低。相反合作式学习的模式,教师把大多数的时间都留给了学生课堂进行讨论和分析,数学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每个组学生学习的情况,对所欠缺的部分进行查漏补缺.针对具体情况,实施因材施教,引领学生共同进步。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一)科学合理地建立合作小组
提高个人学习能力,达成小组学习效率的整体提高,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前,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按照科学的方式进行分组。具体内容包括班级人数、男女比例、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等等。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常以前后桌4人为一个讨论小组,或者整个横排8人为一个讨论小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座位的排序结合了多学科任课教师的意见,获得了班委会和学生的同意。
在4人讨论小组中,成员结构是2位男生与2位女生,或者3位男生与1位女生,小组中平均学习程度大致相同。在小组学习合作开始,学生之间立即开展有效的交流,大家在发言的过程中实现了对知识点的查漏补缺,让整个小组的学习水平得到充分的提升,进而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
(二)内容呈现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但是,为确保学生有效开展合作,由浅入深地探究数学知识,教师的教学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研究中,教师应深入思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平衡知识讲解与学生合作探究的关系,并通过多种方法呈现课程内容,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启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虽然说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之中学生是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也不能忽视自己的作用。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做好引导的作用,有很多教师在布置完具体的数学学习任务时,就让学生形成小组,各自去讨论,教师在安排完教学任务之后,也要在小组之间去了解学生的看法,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就是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把学生往正确的方向上引导。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立方根》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入立方根,并通过提出问题、启发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出示商场中出售的电热水器的画面,并给出基本信息,设计问题:一般家里常用的电热水器是容积为50升的,如果要生产一种容积为50升的圆柱形热水器,使它的高等于底面直径的2倍,这种容器的底面半径应取多少分米?这一问题能够调动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设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x分米,则直径为2x分米,圆柱体的高为4x分米,通过πx2×4x=50,x3≈3.981的算式进行解答。这样的常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而教师则借此引入新问题:如果我们想继续研究x究竟是多少,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呢?这一问题涉及开方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启发学生对立方根的概念进行思考。接下来,教师类比平方根的知识,介绍立方根的概念,并继续通过活动引导,强化学生对立方根性质的理解,扎实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
(三)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
在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时,课堂是主要阵地。小组合作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及思维能力,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上课时,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使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教学有关棱柱的内容时,教师可为学生布置有趣的探究任务: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六棱柱、三棱柱的图片,数一数这些棱柱具有几个定点,小组内讨论如何确定n棱柱所拥有的顶点个数。这一问题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合作学习可以实现集思广益的目标,使学生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借助小组力量解决问题。
(四)课前小组合作预习
一般初中数学课堂时间为45分钟,在进行分组合作学习之后,教师课堂上能够讲解的时间少之又少。为了不占用前期简单知识的科普,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预习。这种小组合作预习模式和传统的预习模式不同,因为传统的预习都是学生个人预习活动,效果不大,有些学生甚至不预习就直接接受老师的讲解,学习效果也大大降低。而小组合作预习,关乎到小组的荣誉,教师需要提前布置出相应的预习任务,让小组探讨.通过小组探讨之后,老师上课抽个人回答,根据回答情况计入小组考评,以此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而大多数学生为了不拖小组的后腿则会积极的参与,这也提高的数学课堂前预习的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中,教师应积极组建学习小组,做好教学讲解,设计探究任务,实现综合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在合作氛围中激发学习潜能,提升数学学习效果,推进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红艳.试论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升初中数学教学实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7):112.
[2]潘华.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之我见[J].才智,2020(10):2.
[3]邵晓勇.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策分析[J].才智,2019(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