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本土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李丹
[导读] 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可以增强儿童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习得意识。
        李丹                                                                            湖北省松滋市金松大道划子嘴幼儿园,湖北省松滋市434200

        摘 要: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可以增强儿童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习得意识。本文从营造特色游戏化活动环境、开发特色游戏化活动课程、提高教师的课程游戏化素养等方面探讨了幼儿园地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幼儿园;本土资源;开发利用;实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为我们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大自然、大社会都是儿童自己的世界,是儿童自己的生活环境,直接拿儿童熟悉的实物来做教材、教具,被认为更有利于儿童对生活的理解。因此,本土资源的教育价值被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所重视。
        一、依托本土资源,挖掘内涵再造园所文化,环境回归自然
        农村幼儿园师资相对薄弱,园所文化几乎没有提炼,但物资资源和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因地制宜利用本土资源、挖掘本土文化,让环境与文化互动,资源与文化互动,可打造富有个性特点的园所文化。一是依托资源打造园所大环境;二是围绕大环境创设班级小环境;三是班级主题环境下开设功能各异的区域环境;四是合理利用本土资源,打造物质与精神环境,如有的幼儿园提炼的“荷文化”, 根据当地石头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的“精雕细琢 点石成金”文化;“修翠竹品格 呵幼儿天性”的竹文化下生成“竹风、竹雅、竹韵”等系列环境篇,水资源为特色的幼儿园的楼层主题创设为“水滴、水墨、水彩”等系列,一步一景,一景一趣,环境主题化、系列化。
        二、 洞开本土资源,开发课程形成系统主题,活动回归本真
        主题活动的“主题”代表的是整个活动所围绕的焦点,这个焦点理所应当指向儿童生活与发展的兴趣和需要。如我们所在地区为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在日常饮食、曲艺文化、自然景观等方面既有江南地区所共有的内容,又具有本地特色。基于当地文化特点以及日常人们的生活样式,把一些能体现地方文化特点的内容作为主题自然成为首选。
        (一)唤醒资源,挖掘本土资源之精髓。不断开发自然资源开展特色主题活动,如确立“乐乡一条街”“情趣荷塘”“你好,二十四节气”“醉美白云边”“土家风情”等主题活动,让儿童利用多种经验感受和体验地方文化的特点。
        (二)刨根问底,传承民间艺术之精华。莲花闹、采莲船等传统艺术形式不断被创新融入主题活动;扎染、编织、灯彩等民间工艺孩子们乐此不疲,自然成了园本课程主要内容;说鼓子、滚灯、九莲灯等物资文化遗产在孩子们心中潜移默化;这些集艺术与教育、传统与创新的主题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
        (三)紧扣节日,丰富园本课程之内涵。

春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都将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渗透其中,自制窗花、鞭炮、开年货店、张贴彩灯、包粽子、贴对联,感受中国文化、传承民族习俗。
        (四)融入自然,拓展幼儿学习之形式。结合大自然的四季轮回走进大自然开展实践活动,挖野菜、摘松果、种蔬菜、拣棉花等活动体验,孩子们生活经验更丰富了,劳动技能倍增的同时生存能力也随之提升。
        三、激活本土资源,创新游戏玩转儿童世界,快乐回归童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形式”,“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传统的地方文化游戏具有传承性、教育性和娱乐性,同样能给我们的孩子带来许多童年的欢乐。
(一)幼儿本土文化游戏“新”探
        查阅地方文献资料,了解相关的地方文化游戏;发动家长,让他们参与收集地方文化游戏素材;民间采风,了解民间艺术及民间文化,为本土游戏的开发铺垫文化基础。同时,将安全性原则与思想性、智慧型、教育性原则相结合,在充分考虑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的同时,对搜集到的每一则游戏进行整理和审查时,对其内容、情节、规则以及相配的儿歌、童谣中不符合时代精神、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地方加以改造,或重新编写,赋予新的含义。
        (二)幼儿民间游戏“新”创
        游戏被很多教育者乃至哲学家称之为“儿童存在的一种方式”。它能够使儿童在一种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充分表达自我,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时候因时间、人数、场地、材料的有限,我们尝试在一日活动中开放民间游戏,让孩子们自由活动、自由组合、自主尝试。如:创新《老狼老狼几点钟》游戏玩法,增加数字图片,与数概念结合;《老鼠笼》游戏中增加情景,更具表演性。
        (三)本土文化游戏“新”思
        将本土游戏与民间艺术相融合渗透,形成了一系列的民族特色鲜明、操作实践丰富、经验获取多元的主题游戏。如小班的《布鞋哒哒哒》,有布鞋对对碰、布鞋加工坊、布鞋饰界、潮鞋秀、糖果果鞋店等游戏板块,含益智、美工、表演、社会等区角活动教育功能,中班的《伞花朵朵开》里面伞花朵朵开、"伞"心俩意、伞亮空间、童星伞耀等板块,融印染、编织、交易、表演为一体;大班的《编织乐》设有线编区、纸编区、布编区等通过不同材料尝试体验编织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感应本土资源,顺应发展促进专业成长,教育回归生活。
        地方文化游戏作为幼儿园活动中可资利用的资源,要想使其能充分地在幼儿活动中发映,它挥寓教于乐的功能,则需要教师的有益指导。首先,地方文化戏活动中的教育目标应是潜在的和有弹性的;其次,教师是幼儿民间游戏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应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活动之中,与其建立平等互信、相互依托、相互激发的良好关系。最后,在地方文化游戏中教师既要保证幼儿的游戏性体验,又应认识到幼儿的自由是相对的。
        21世纪,在日趋国际化的今天,本土文化也将成为促进时代发展的新元素,与时代接轨。“土”材料演变出“新”式样;“旧”材料衍生出“活”思想;“粗”材料渗透出“细”教育。愿本土资源之花越开越美,愿教育价值越来越高,愿我们的孩子们健康幸福成长。


参考文献:
[1]    程巧兰.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的作用[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3):49-49.
[2]    陶艳萍. 本土资源与幼儿园教育的有效结合[J]. 作文成功之路(中), 2018(5).
[3]    徐桂月. 微议本土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使用效果[J]. 启迪与智慧:教育, 2020, 000(001):P.69-70.
[4]    徐桂月. 微议本土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使用效果[J]. 启迪与智慧(中), 2020(1):69-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