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魏营镇中心小学
摘 要: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几何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运算能力等等。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数学核心素 养的提升为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是对学生知识能力与数学思维的最高要求。基于以上背景,广大数学教师需要在充分认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有方向性的向学生渗透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数学教学
引言: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中将知识能力为目标导向,新课程改革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教学过程方法的管控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这三个方面,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指导下,学生通过数学学能够培养应用数学、学习数学、创新数学的能力和品质,从而为学生长远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由于核心素养在我国提出的时间相对较晚,仍然处 于一个不断实践和不断探索的过程,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场景中,仍然存在一些因素影响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降低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我国是应试教育的国家,尽管考试能够相对公平的进行人才选拔,但是某些学校会出现过度追求升学率的行为。比如实施题海战术,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做题产生惯性,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与现代的人才培养观念严重背离。核心素养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其培养过程可能比较漫长,但是只要教师秉承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保持理性,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逐渐地向学生进行理念渗透,学生的核心素养会在日积月累的教学实验中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学习没有概念,并不懂得学习会对自己今后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所以兴趣是他们学习最大的动力。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作为一名数学教 师,我们要懂得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沟通,要懂得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热衷于学习并积极探索其中的奥秘,这样学生才能在兴趣的引导下努力学习,形成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提升。如在执教“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时,我准备了5个苹果,请一名学生将这5个苹果分给第一排的3个小朋友,这时他每人分了1个之后还剩下2个不知道给谁。根据这个情境,我在黑板上写下了5÷3=1…2这个算式,由此带领学生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这 样能使学生在自己的质疑中积极地进行数学知识探索,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鼓励学生主动发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说明是经过积极的思考和探究的,渗透着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教学时,教师要一改往日“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主动提问,促使他们独立思考。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其是否具有研究价值,教师都要给予表扬。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创新意识和研究价值的问题,教师更要大肆表扬,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不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合理提出猜想
猜想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杜威曾经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 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大胆的猜想,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渗透核心素养。当然,这种猜想不是让学生毫无根据、毫无目的乱猜。而是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有根据的科学猜想。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在探究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猜测: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正方形呢?根据周长的概念,学生猜到与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有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这只是我们的猜想,该如何验证呢?”问题一抛出,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开始主动探究。这种学习的态度不正是数学学习所需要的吗?经过独立思考,学生想到很多方法,如“ 用绳把长方形的纸片围一圈,再测量出它的长和宽,看看什么关系?”在指出这些方法局限性同时,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渗透核心素养。
四、运用数学知识,渗透核心素养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到实际生活场景中,数学的产生源于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所以,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将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场景的运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以三年级数学《24小时计时法》一课为例,该课程设计的初衷在于让学生掌握24小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相互转化。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张日常 生活作息时间表,时间上既要有24小时计时法,又有普通计时法。学生在实际的运用中,不仅能够巩固数学相关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能够意识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通过整理错题不断提升
要想学好数学,学生不仅要在知识技能及思维方法等方面进行有方向性的训练,还应该注重良好学习习惯以及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的培养。在这种背景下,养成整理错题的习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整理错题不等于整理所有的错题,没有重点的错题整理只会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也会较低学生复习效率。如果是公式记错而导致出错的题,学生需要在错题旁边注释正确的公式,以加深记忆。如果是当时由于思路阻塞而出错的习题,学生需要在错题旁写上出错的原因并改正,这样还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对比之前的解题思路,以提醒自己不再犯错。而如果是由于粗心出错的题,学生就可以记在心里而不必记录在错题本上了。
结合以上论述,本文认为在小学数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上,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应当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思考并总结出效率最优的渗透方法,从本质上对小学生的数学素养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秦凤妹.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J].知音励志,2016(22).
[2]夏顶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2017(20):40-40.
[3]姚金楷.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J].中华少年,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