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长艳
重庆市黔江区舟白小学 409001
摘要:在学校成长路上学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幼儿园到大学,学校管理对学生的成长都是不可或缺的,班级又是学校的组成部分,无数了班级构成了学校。在国家不断变革的进程中,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时期的学生因为对外界事物不了解,需要学校与家长的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文章主要是浅谈小学班主任管理沟通艺术的创新方向与途径,希望能给教育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沟通艺术;创新方向与途径
在新课改不断发展进程中,国家越来越注重小学教育。现在我们国家还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教育改革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管理沟通是社会所需要的,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大部分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十分依赖班主任,习惯遵守班主任的管理。但是班主任的言行举止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态,不服从班主任的管理。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对管理工作有所重视,培养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沟通方式,加强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地提升。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沟通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大部分班主任只会运用一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习惯给学生灌输大量的思想。但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理解素养不高,认知能力也比较差,教师借助单一的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学习心态,这样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目的是给学生传授大量的知识,为学生将来工作和学习做好铺垫。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对管理认知并不是完全能够理解,因此也不会将自己的注意力长时间放到课程中。班主任是班级中的管理者,经常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特别是学习成绩差的学困生,教师批评学生会否定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会让学生感到愧疚,就算暂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长时间过后也会我行我素。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可以借助“司马光砸缸”的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司马光在小时候砸缸救自己的朋友,面对突发情况可以找到合理解决措施,如果你还在上课的时候开小差,就不能学到知识,也不能像司马光一样优秀。因此,学生要认真听讲,不断思考,这样才能学到生活技能。借助司马光的事迹调动学生的热情,突破学生的传统思维。
大部分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都没有考量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因为主观意识比较强烈,总是将重心放到优等生身上,忽视学困生的发展。这样的情况是普遍的,班主任没有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一方面不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推动班级管理的实施。班主任要注重创新沟通意识,满足新课程的变革。
二、小学班主任管理沟通艺术的创新方向与途径
(一)运用科学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认知
小学时期的学生生活阅历少,基本上处在空白的状态,对周围的事物存在疑惑,就像一个好奇宝宝,对世界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学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大量问题。一到交流互动的时候,班主任就会摇着头:“你们执行我下达的命令就可以了,沟通并不是非常重要的;再说,我每天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和你们沟通。”实际上,班主任这样的想法就会影响班级管理的发展。没有交流互动,也就不能了解学生的想法,也不了解班级的真实状况,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大,这样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并因此,在学生探究的环节中,班主任要帮助她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准确的回答,但同时保证学生依然存在求知的兴趣。班主任要用科学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认知,解决学生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班主任要根据实际说话,不能过于主观,应该将实际生活与教育管理进行整合,借助科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改善对班主任的看法,还能提高学生的认知。
(二)借助科学故事进行教育
小学时期的学生因为自己的身心发展特征,这样学生就会对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通过故事完善对周围事情的认知。小学时期的学生都会对充满趣味性的游戏感兴趣,班主任在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进程中要抓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借助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运用科学性的语言,通过故事中的正面人物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将沟通语言和故事教学进行整合。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形式,运用故事给学生传达某些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童话故事,教师可以给学生放映《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借助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给学生播放动画片,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片后进行探讨,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从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哲理。
结语:总之,班主任要创新沟通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缩短与学生的距离,优化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情况。科学合理的沟通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身心素养,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的环节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
参考文献:
[1]王倩.浅谈小学班主任管理沟通艺术的创新方向与途径[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176.
[2]张玛亚.谈小学班主任管理沟通艺术的创新方向与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20(35):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