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延香
潍坊滨海国际学校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262737
摘要:在这样一个深刻而又重要的德育教育要求下,即使学生知道掌握了所有的法律法规,知道所有的犯罪的案例,也不能说明他们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法”。即使对这些掌握的再好,考试检测得了满分,时间久了,也很容易忘记那些琐碎的内容。
关键词:立德树人 学生们知道什么 理解什么 能够做什么 KUD概念为本边界意识 规则意识 法治思维
日前,教育部颁布了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教育部为什么要颁布这样一个规则呢?其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近年来出现的越来越多的无法约束的“熊孩子”和犯罪低龄化问题困扰着大家。
一、一则案例引发的警示
近日看到一个案例:某寄宿制小学六年级,一个宿舍上铺的男生,抬手触摸灯管导致灯管破裂。事情发生后,级部召开了全体学生大会,这位男生在大会上做了情况说明。在情况说明中他给出的理由是“出于好奇”。“好奇”本来是一个人宝贵的品质,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呢?把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情归结为“好奇”,这几年发生了很多:“向动物泼硫酸”“虐杀小动物甚至同伴”“高空抛物”等不胜枚举,当问及原因时,都是在强调出于“好奇”。这真的是出于好奇吗?其实,仔细想来,好奇只是表面现象,归根结底,这是掩盖在好奇心之下的缺少“规则意识”“边界意识”“法律意识”的表现。
这件事情引起了我的深刻反思。
国家提出“立德树人”,“德”到底应该如何落实什么?落实到什么程度?怎么落实?在各中小学花样翻新的德育活动中,学校为了所谓的创新,点子层出不穷。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大多是蜻蜓点水,没有触及根本,从效果上看也是苍白无力,对于学生更是无法入脑入心,没有在学生身上起到应有的效果。
二、目前学校德育活动现状
通过笔者多年的观察发现,出现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各类德育活动的设计大多是零散、点状的安排,缺乏系统性的设计,更缺少上位的“大概念”的统领。导致没有达到我们所希望的:学生们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做什么?对于德育工作,我们希望学生们有概念性理解,而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
例如这所学校的德育计划是这样安排的:“围绕学校育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按年周期、月专题、周主题扎实实施,本学期主要实施以下几个主题:(1)以引导自觉、知行合一为价值追求的行为养成教育(2-3月);(2)以修齐治平、内外兼修为追求的传统文化教育(4月份);(3)以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5月份);(4)以理想信念、梦想责任为中心的立志成才教育(6月);(5)以研学游学为主导的社会实践教育。这是一个目前较流行,并且比较典型的德育工作计划,在这样的设计中,确实兼顾到了应该落实的各个方面,但是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缺陷在于,主题与主题之间关联性不强,是一种铺排式的设计,设计者的目标不明确,缺少主线,所以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无法从中获得什么,更无法形成我们期望的 “价值观”。相反,学生获得的仅仅是碎片化的“知道”,即它们“是什么”,甚至都达不到“能做”的层面,更谈不上“迁移、理解、应用”,所以形不成核心价值观。
这就是我们目前德育教育的现状!非常令人担忧!
三、大概念统领下的德育教育计划的优势
学校和教师在很努力的落实“一个个的点”,但是很可惜,点和点之间并没有联结起来。目前“学科大概念”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设计,而德育工作也非常适用于用“德育大概念”来做统领性的纵向设计。这样,“德育大概念”可以整合零散的“思想教育的点”,形成“价值观”。
什么是“大概念”呢?格兰特.威金斯与杰伊.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将“大概念”比喻为车辖。车辖是一种配件,能够使车轮固定在车轴上。这个比喻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概念是指导核心的,是能够将相关内容联系起来的。
下面以笔者设计的六年级《法》德育活动目标设计来阐述一下大概念统领下的德育教育计划的优势:
法制教育是“德”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法制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呢?一定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堆知识和技能,更得要的是培养 “边界意识“规则意识”,形成 “法治思维”,这样才能帮助国家实现法治社会,培养一个健全的人。
在这样一个深刻而又重要的德育教育要求下,即使学生知道掌握了所有的法律法规,知道所有的犯罪的案例,也不能说明他们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法”。即使对这些掌握的再好,考试检测得了满分,时间久了,也很容易忘记那些琐碎的内容。
但是如果确立了“法”这个大概念的学习目标,那么学生就可以根据各种不同的人生体验,把接触到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运用各类学习手段和策略来进行整合式的学习,就可以在头脑里形成一种清晰的可迁移的关于“法”的概念。
在执行这项德育计划过程中,学生需要广泛阅读、查资料、搜集影视资料、同伴交流、师生交流、展开辩论……这是一种深度学习,是“真正的学习”,通过这种学习,实现对“法”这个概念的持久理解和应用,这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参考文献
[1]王春易.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75-76
[2]林恩.埃里克林,洛伊斯.兰宁,鲁效孔译.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2-14
作者姓名:袁延香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9.4
民族:汉
籍贯:山东省潍坊市滨海开发区
单位名称:潍坊滨海国际学校?
省,市邮编:262737
学历:?本科
职称: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全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