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赵亚玲
[导读] 议题式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实施高中思政课活动型课程的重要教学方式,

        赵亚玲
        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大学城虎溪校区, 401331

        摘要:议题式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实施高中思政课活动型课程的重要教学方式,探寻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设计的奥秘,有助于增强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既是贯彻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质的必经途径,同时也是提升高中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需要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

一、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内涵  
        议题式教学是教师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选择设计恰当的议题,并在探究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创生能力,涵育课程核心素养的新型教学方式,它将学生、教师、课堂三者紧密结合,将课堂打造成师生、生生共同交流及学习的重要场所。思想政治课的议题式教学,是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将课程内容与价值判断融会贯通,从中提炼出具有引领性的议题,创设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发展,师生、生生共同完成知识体系研究与学习,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二、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价值  
1.促进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传统教学活动中,往往片面强调教师权威,而这种把学生视为知识容器的迂腐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议题式教学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和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等教学理念,这就直接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本身,关注时事政治,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在新课标大背景之下的议题式教学,无疑将提升高中政治教师的专业素养。首先,教师在收集教学资料时,大量的搜集和归纳整能够有效锻炼教学资源整合能力;其次,在设计教学议题时,强调教学内容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结合,能够强化教师的逻辑梳理和开发能力;最后,在指导学生探究议题时,张弛有度的引导能够提升对于课堂的把控能力。纵观议题式教学的整个活动过程,就是一部值得教师反复思考的经验书。
2.提升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教师在课堂中展示具有思辨性和价值性的议题,鼓励和锻炼学生在演绎、辩证、探究、归纳的一系列过程中,做出科学的解释、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尤其是教师在议题式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社会成员的角色扮演,更加贴合生活,在身临其境中站在“社会人”的角度上去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学会看见设计议题的关键,找到解决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口,并从中寻找新的切入点,加之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构建   
        议题式教学是构建活动型课程的重要方式,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设计与探究思想政治课议题,可以有序开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更好地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

议题式教学注重学生对议题进行讨论与分享交流的过程,学生在讨论中进行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在探究活动中进行认知迁移并激发情感体验,最终达到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最佳效果。议题式教学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不仅对学生、教师有重要意义,还对推动思政学科的课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设计
1.提炼议题,创设合理教学情境
        现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师接收信息的渠道日益广泛,而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课程最大的区别体现在“育人”功能上,因此,作为思政课教师更应该充分挖掘好这些社会资源,利用好这些素材,筛选出符合课程内容要求的资源来开发设计议题。议题是活动型课程的重要载体,合理有效的设计是活动型课程是否真正实施的关键,同时也关系到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否落实。教师要积极创设合理且有趣的教学情境,致力于打开学生的固化思维,使他们勇敢地在课堂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创设的议题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实现双赢。
2.以生为本,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要清楚地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前熟悉教材、分析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开展丰富的课内外活动,激发学生去深入探究议题的兴趣。在运用议题式教学方法时,要先确保学生对于教材本身具备大概的理解与把握。只有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够对议题进行更深刻的讨论。议题式教学的议题设计一定要具有争议性,才有利于学生围绕议题进行强化辨析,在探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竞争和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学习、理解和深化知识更大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激发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学科上的积极性。
3.升华议题,做出科学评价与反思
        在议题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容易陷进误区,认为“议”就是教学的终点,其实不然,它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具体来说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待和鼓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评价,主要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做出科学的教学评价。在学生回答过后,老师要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再将学生们的答案与老师提供的参考答案进行比较,查出学生对于课本把握的不足之处,再进行重点讲解。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引导提升这个环节,让学生进行及时反思。事实上,在议题式教学中,许多学生并未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内化,也不会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去反思现实问题。最理想的解决方式就是通过教师升华议题,让学生把课堂所学与实际联系在一起,在生活实践中反思内化为学科核心素养,即知行合一。
        综上所述,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教学运用,不论是革新传统教学方式还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过程中议题的确定要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注重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综合能力,通过贴近学生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的个人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作者简介:赵亚玲(1997-), 女,汉族,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