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含平
淄博职业学院化学工程系
摘要:本文深入挖掘化工专业课程中的育人要素,加强思想价值引领,设计了四个方面的德育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应用于化工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掌握化工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课程思政;化工专业课程;育人要素
“课程思政”构建是深度开发专业课程内容的一个过程,不仅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专业课程内容,更要跳出课程,立足于专业课之上审视专业课,将蕴含于专业课中的思政因素发掘出来,建立起专业课程思政图谱。
化学和化工作为重要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门类,其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部反映人类探索自然和战胜自我的历史。化学和化工发展的轨迹蕴含着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启示的丰富案例,为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机。通过自身教学实践,对照人才培养标准,突出新时代特点,设计了四个方面的德育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应用于化工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一. 核心价值观教育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化工专业课程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等有机、有意、有效地纳入整体教学布局和课程安排,做到专业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共进,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1. 爱国主义情操教育
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祖国。旧中国积贫积弱,备受列强侵略和欺凌。在动荡艰苦的岁月中,我国科学家力学笃行,不计个人得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实践着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理想。老一辈化学家正是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一大批爱国科学家的缩影,他们身上无不闪耀着报国心切、以身许国的民族精神。物理化学家傅鹰先生提出“应当将我们的研究兴趣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并且身体力行将自己在胶体和表面化学领域的理论造诣应用于石油开采、矿物加工等工农业生产实践上。结合国际时事—中美贸易摩擦之稀土问题,介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稀土之父”徐光宪先生艰难岁月中刻苦求学、学成归国、奉献祖国的事迹;在教学实践中,介绍老一辈化学家的爱国事迹和家国情怀,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又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教师在为学生讲授老一辈化学家光辉事迹的同时,也是对自身师德修养的一种鞭策、鼓舞和教育。
2. 敬业精神教育
敬业是职业精神的首要实践内涵,它的核心是无私奉献意识。敬业就是人们在工作及学习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工作学习态度。承载着“中国制造”的现代化工具有生产连续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装置集中度高、连锁性强、生产量大等特点;化工产品一般是易燃、易爆,在高温、高压或低温等操作条件下生产,除了必须掌握化工基本知识和化工技术技能,更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所有从事化工行业的从业者,必须尊敬和热爱化工,了解和掌握现代化工的特点,才能利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才能解决复杂矛盾和突出问题,做到精益求精,适应现代化工的发展。
基础化学是所有化工类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在课程的第一节课,我们进行了“美丽化工——树立专业自信”教育,从(1)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工;(2)新能源发展方向有赖于化工;(3)依靠化学工业,解决环境污染问题;(4)超乎想象的未来化工四个方面向学生描述化工的现在和发展,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和职业自信。
3. 诚信精神教育
在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实验中,注重开展诚信精神教育。对化工产品的分析检验结果,与化工产品的质量、生产工艺的调整、对环境的影响、设备的安全等密切相关。所以在工业分析实验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导、提醒学生,让学生明白进行的实验操作关系到日后工作中的产品质量,每个人要为自己做出的实验结果负责。尊重实验事实,如实记录原始数据,实验结束后,每个学生的实验结果要由教师签字做好记录,当实验现象或数据与预期不相符合时,不能随意篡改、编造数据,而应该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必要时重做实验;这样既可防止部分学生蒙混过关、伪造实验数据,又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加强操作技能,提高专业水平。对于那些实验中虽有失误但尊重实验事实、如实记录并做出总结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高职工业分析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分析工作,除了要求具有扎实的分析技能外,其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的素养尤为重要。在实验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既能实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又能促进专业教育的开展,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达到教学和教育的双重目的。
二.绿色发展理念教育
在化工专业课程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绿色化学知识,形成绿色化学理念,使学生初步具备评价一个化工产品或一个合成路线是否符合绿色化学目标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向学生及时介绍绿色化学合成新方法和新工艺,强化学生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必须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将实验过程产生的废物做到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甚至可以引导学生做到资源化利用。另一方面将安全环保处理实验三废作为评价实验成绩的重要环节,实验报告中必须说明实验过程中产生了哪些废弃物,采取什么措施处理;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习惯, 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协作精神教育
随着人类科学进程的不断发展,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要求每个人都要发扬恪尽职守、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老一辈化学家在团队合作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表率。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三家单位在上海协同研究,发扬顾全大局、攻坚克难、不计名利的团队合作精神,成功实现了世界上首个牛胰岛素晶体的人工全合成。坚持发扬敬业乐群的团队协作精神具有现实意义。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从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分组实验进行化学品的合成制备、到组成团队参加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处处都可以体现团队合作精神,这也为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融入团队、高效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化工专业课程中有多个实训项目需要学生分组完成,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分解任务、分配任务、分享资源、协作完成任务,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质量意识和工匠精神教育
现代化工行业为流程型生产模式,自动化程度较高,连续稳定生产,有效利用现有设备,提高生产效率,最大限度地组织合理生产。生产计划以市场预测为主,生产计划安排需要根据生产线产能、批量等,精确安排每天的生产计划和任务;生产控制主要是通过各种仪器、仪表,注重生产过程的严格控制,每一批次产品有多个投料计划,并分时段投入,需要有效的管理生产投料指示或指令;产品或原材料一般需要有批次追溯、批次管理、保质期管理、颜色、产品等级、包装规格。所有这些环节和细节,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和失误,所有从业人员除了必须有较强的化工基本理论知识、较高的化工职业技能、较好的化工职业精神外,必须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耐心专注等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精心组织、统一协调,这样才能生产出一流的化工产品。
1. 在实验实训教学中培养质量意识和工匠精神
在基础化学课程中,有“粗食盐的提纯”实验,实验步骤较多,每一个操作都影响最后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规程进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实事求是记录有些是几滴的试剂用量,制得产品后,不仅称量质量,还要观察产品的颜色、状态,并检验产品中看不见摸不着的杂质离子;同时,将实验室中的实验步骤和工业生产步骤进行联系和比较,告知学生实际生产中的质量标准,强化质量意识,植入工匠精神的萌芽。
2. 工业分析检验技能大赛选手的事例
化学工程系每年都通过考试和实验选拔优秀同学参加国家级工业分析检验技能大赛,多次取得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的优异成绩。但是,他们取得成绩背后的付出,鲜有同学了解。在别人看来每天都是重复的练习,似乎没有什么新鲜的内容,但在大赛的选手们看来,每天都有新的东西要学习、要钻研,很有价值。新的东西来源于每个重复的实验,实验是重复的,但是出现的问题却是新的。所以,传达给同学们这样的信念: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未来的工作中,只要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坚持不懈,操作岗位上,就是一流的操作工,分析岗位上,就是最好的化验员。
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更应该启发他们以科学的眼光看待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相信科学,以崇尚科学为荣、迷信愚昧为耻,并具有向身边的人民群众进行化学知识科普的能力和觉悟。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
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9)(2020-6-25)
[2]丁一. 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效性探究“双培生”思政教育“三化培养模式”[J].科教文汇,2020( 5) : 22—23 +26
[3]潘鹤林,黄婕,吴艳阳等.理工科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化工原理课程为例[J].大学化学,2019(11):113-120
[4]范峥,牛梦龙,黄风林,等.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工专业课程
教学改革研究[J].大学教育,2019(12):48-51
[5]尹雪娜,杨珊珊,徐丹 .“课程思政”的思考与探索:以有机化学为例[J].
大学教育,2019(12):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