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仪名凯
[导读] 2019年1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组成

        仪名凯
        高密市第三中学   山东省 潍坊市 261500
        2019年1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组成,解决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用于指导高考命题工作的测评体系,高考试题的分析、评价必然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据。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都“学科化”的融入地理试题中,从而突出高考的核心功能。本文通过归纳、推演高考评价体系中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在地理学科的具体呈现,以2019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I 卷II 卷III卷为例,探讨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试题分析的具体实施路径,提出高考备考策略。
一、概述高考评价体系在地理学科的呈现
        高考评价体系是以价值引领的,系统的、科学的、创新的评价体系,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评价体系的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都“学科化”的融入地理试题中,从而突出高考的核心功能。评价体系考查内容在地理学科的呈现方式是“核心价值引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导向、地理学科关键能力为重、地理学科必备知识为基”, 评价体系考查要求在地理学科的呈现方式是“通过增强考试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符合《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选择性考试地理科目学业质量水平3和水平4的要求。地理学科以情境为考查载体,分为生活实践情境、学科探索情境、学术探索情境三类,从而实现评价体系在地理学科的落地。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情境必须选择能够体现出核心价值引领作用的问题情境,核心价值在地理学科问题情境中主要体现有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法治意识、世界观和方法论、(品德修养)环境伦理观、奋斗精神、责任担当等。
二、基于评价体系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1.问题情境是地理高考试题的呈现方式
        地理高考试题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建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完成任务。2014年实施课程改革以来,课程目标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而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必然以问题情境为依托。高考试题和课堂教学都以问题情境为载体,实现立德树人,这是课程改革和招生考试改革的有机融合。地理高考试题以生活实践情境、学科探索情境、学术探索情境三类情境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考查。2019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I 卷II 卷III卷都是通过创设地理情境来考查学生。其中生活实践情境以地方、区域生产实践情境和生活实践情境为主,生活实践情境中学生旅游活动情境占很大比重,如全国卷I(1-3)题以长江三角洲村办企业由县镇统筹发展的问题情境来考查区域产业布局影响因素、产业布局变化及影响,全国卷II(4-5)题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快递产业问题情境来考查学生对产业特点、企业集聚的理解和判断,全国卷I(43)题、全国卷II(43)题、全国卷III(42)题都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旅游活动为情境进行考查,挖掘旅游活动中的隐性课程资源,突出地理的生活化和实践性。学习探索情境可分学科探索情境和学术探索情境两类,学习探索情境在地理高考试题中占得比重大于生活实践情境,其中学科探索情境多于学术探索情境。
2.问题情境彰显社会核心价值
        高考的核心功能“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统领着地理高考试题中的价值取向,地理命题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实施行动解决问题,生成核心素养,内化社会核心价值。本文参照高考评价体系中的核心价值并进行地理学科化处理,认为地理课程和试题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核心价值: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法治意识、世界观和方法论、环境伦理观、奋斗精神、责任担当等。如2019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I 卷II 卷III卷中,均充分体现了社会核心价值对试题的引领作用。


2.1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
        课程标准内容中与家国情怀相关部分:中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各项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建设,海洋重大工程,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南海诸岛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南海诸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国家主权意识教育等。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内化、生成热爱祖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党、国家、民族、文化高度认同的思想情感,这些都是家国情怀在地理课程和试题中的外显。
2.2全球视野和责任担当
        课程标准中与全球视野相关的内容包括: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国际产业转移与国际分工合作,战略性矿产资源、粮食与国家利益,海洋空间资源与国际视野,环境污染物跨境转移与国际合作,碳排放与国际合作,厄尔尼诺、拉尼娜等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人口国际迁移,地域文化与全球文化交融,钓鱼岛及附属岛屿等领土国际争端等。运用区域性、全球性的、综合性的视角解决学科问题及重大国家发展战略问题不能只限于本国,而且要有全球视野。
2.3环境伦理观和法治意识
        课程标准中与环境伦理观相关的内容包括:自然灾害及避灾、减灾,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城镇化的利弊影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环境脆弱区的环境和发展问题,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建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环境污染与法律保护等。人地关系素养贯穿整个高中地理课程体系,是基本的地理观念。人地和谐观、环境伦理观是公民必备的环境观、道德观,强调21世纪公民在处理环境与发展问题时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旨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基于评价体系的备考策略
        对高考试题的分析,需要着眼于对学生的高考备考的指导。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备更要让学生在阅读情境、析题、解题过程中实现思维建构。从试题的情境创设到学生经验生成都体现高考对考生备考的更高要求。本文从巧设问题情境、突出地理实践、地理思想引领、地理思维建模四个维度为考生、教师提供备考策略。
1.巧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一核四层四翼”在课堂教学、考试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支撑,学生不仅要储备足够的知识技能,更需要通过真实情境,内化生成学生的核心素养。多元的问题情境,学生的多种体验。情境的创设,可以是生产生活的真实的浓缩,可以是地理学科前沿问题的提炼,也可以是地理专家学者学术论文的简化,丰富多样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力学生思考,体验生成在情境中解决现实生活复杂问题的经验;试题的问题情境选取要有时代性,以重大国家战略为题材。以社会核心价值为引领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格局。社会核心价值为引领下的问题情境才是有用的问题情境,摆脱“纯知识”立意,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考查;问题情境,要以生活化的素材,体现地理学科特色。问题情境只有选取生活化的素材,才能体现情境的真实。情境越真实,对学生情境考查的干扰越少,试题的信度、效度越高。地理试题情境的学科逻辑线索,是教师教,学生学,考试考的依据。
2.突出地理实践  
        地理试题突出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是对学科本质、学科特色的探寻。21世纪公民以地理的眼睛看世界,学会欣赏和观察眼前的世界。对未来世界的探索更需要学生亲身体会,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在地理试题中,融入学生实践的元素,必然是命题人所重点考量的。
3.地理思想引领
        中学地理教学中涉及很多地理学的思想:人地关系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思想、尺度思想、地理时空耦合思想等。地理思想为试题解题提供了切入点,考生应该理解地理思想的内涵并总结出命题中所涉及的地理思想具体应用。
4.地理思维建模
        地理试题中问题解决,不仅需要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而且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仅调取知识、使用知识,而且是地理思维的组建和运用。构建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学习者简单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地理思维建模指在地理解题过程中,要用地理学科语言,地理逻辑关系,建立地理答题的一般法则。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