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贤琼
湖南省常德市第六中学 邮编:415000
摘要:学校思政课是当代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主人翁意识的重要途径,同时更是学校加强立德树人重要手段。在新时代发展进程中,学校又被赋予新的使命,因此,学校思政课要勇于承担时代的使命,引导学生有新的作为。这就要求学校要不断加强学校思政课的改革和创新,以保证跟上时代的潮流,完成新时代的使命。
关键词:新时代;学校思政课;自主探究;党建
引言
当前,我国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向的课程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观念不发达。特色不足、模式不够新颖、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学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思政课内容不足以让更多的学生跟上时代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教师学校论坛上指出,要把道德建设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教师改革的中心环节要不忘初心和使命,要不断铸魂育人,引导高中生生正确的意识形态,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思想坚定、立场鲜明的优秀人才。基于此,本研究在深入调查分析新时代学校思政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的创新的途径以及方法,为学校思政课的教学提供一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学校高中生生用新时代的政治理论武装自己提供手段,进一步促进学校高中生生形成正确的、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念,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学校思政课创新的原因分析
学校思政课的创新与改革主要由内、外两方面原因决定的。正如前人所说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一)内因方面
(1)思政课本身的属性。学校思政课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意识形态不断传播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够不断引领人向着目标而努力。各国思政政治教育都是为国家的发展服务的,我国就是要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在面对新时代的发展,学校思政课要能够与时俱进,在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中要始终认清国家先进、正确意识形态的内容,同时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始终坚守学校这一思想教育阵地。(2)思政课设置的初衷。学校思政课本身初衷就是为了更好的铸魂育人。"魂"是指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就是要求学校高中生生要能够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不断武装自己;"育人"是指学校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对高中生生不仅要传递知识,同时更要注意思想理论的引导,引导、感化、激励学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发展学生。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为培养社会主义有用人才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二)外因方面(1)抵制国内思想的腐化。改革开放不仅带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国内的各种思想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不断的冲击,国外的一些拜金主义、虚无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涌入国内,给我国尤其是高中生生群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同时更有不怀好意的国家故意为我国传入这些思想,进一步宣传腐化思想,从而达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甚至影响到我国的稳定和发展。这就要求我国学校思政课要不断改革创新,摒弃国外不良的思想,塑造高中生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认清国外思想的本质并予以分辨。(2)不断适应新时代改变。新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在不断的深化发展。尤其是新技术、媒体等在教学中的不断使用,教育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学生的思想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不仅要求传统思想课的课堂内容要求,同时有要求课堂中不断信息化,以满足学生的发展的需求,因此,学校思想政治课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学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课堂趣味,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学校思想政治课,同时让学校思政课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二、当前高中生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生生理想信念的薄弱性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目前学校在校的高中生生多是"00后"和"10后",学生没有建立起对生活和人生的紧迫感以及深度思考,没有学业规划意识,因为对未来迷茫,因为没有远大理想,没有信念的追求,很多高中生生在高中校园里学习不够积极。理想信念是能够激励人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和内在要求。
(二)高中生生理想信念的多元性
当前学校高中生生的理想信念呈现多元化的特性,究其原因是深受不同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的影响而导致的必然结果。目前,高中生生越来越追求个性和个性创新;以及每个人的个性内容是不同的。有也就是说,由于当前高中生生的兴趣不同,每个人对个性的追求也不同。
二、提升高中生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必要性
(一)引领新时代下高中生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需要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有时代特征、典型正面的教育素材,创设有感染力的情境,让学生在感受情境中激发情感,在思考设问中提升认识,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由于受全球化的影响,多元的价值观影响着青少年的高中生生的思想状况对高中生生的一般状况的认同有负面影响干扰。因此有必要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认识和认同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学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的需要?
学校是立德树人、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学校文化要有正确的政治导向和大众导向意见,传播校园的一般价值观和正能量。会深深地影响高中生生的思想认识、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思想教育方面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
(三)学校高中生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当前学校提倡并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重视德育。以黑龙江学校为例,自2017年试点德育学分制度,2018年正式实施德育学分制度以来,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备的测评体系,与常规的德育工作实现了完美互补,提高了高中生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立德树人中心环节的目标实现。
三、有效提升高中生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
(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保理想信念教育的正确方向应改革思政课教学形式,以互动教育为例,结合当前热点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最重要的部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高中生生理想信念教育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应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红船"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要在实际开展工作中强化引导。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攻坚克难、坚持不懈、不怕牺牲、勇夺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极大促进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提升。
(三)以实践育人强化高中生生理想信念教育?
以实践育人的教育组合措施,强化高中生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充分运用已有的红色文化资源,让高中生生熟知革命历史事迹,定期到主题教育场所实地教学,坚持正面倡导、重在立德。充分发挥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一重要平台,既使学生在了解国情社情乡情的基础上,认可所学专业,树立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奉献家乡的理想信念,又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卓越成就,丰富和发展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从而在在认识和理论上有飞跃和突破。
四、结语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主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加快学校网络信息化进程,重视微博、微信"双微工程",充分运用今日校园、易班等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程序,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时俱进才能始终发展活力,在学习之余的课外生活中,也能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星.情境教学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探究[D].西北大学,2017
[2]《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8年第06期,葛靜.
[3]以职业力为导向的中国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趋势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张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