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辰利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101101
2020年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全世界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高等教育行业无疑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传统的面授课程由于疫情影响而被迫取消,线上教育的大力推行,深刻的改变了00后获取知识的路径。大量优秀的教育资源汇集在网络上,使得教育公平向前迈进,为实现高职院校教育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与此同时,也对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更需要向学生传达生命教育、规则教育、利他教育、爱与奉献教育。随着一批批校园新面孔的出现,高职院校新生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挑战。
高职院校新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1.00后新生特点
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00后作为大学校园的主力,他们对高等教育形式和目标的认识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所谓00后,顾名思义就是2000年-2010年出生的人群。他们自我观念强,责任意识弱,思想单纯,抗压能力弱,有着冲动而任性的消费理念,深受流行文化潮流影响,有着独特的爱好,喜欢特立独行。这些特点使得00后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较为普遍;生活自理能力差;非理性消费问题较为常见;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人际交往面临诸多问题。新生入学季,高校为从容应对00后新生入学,也应与时俱进,根据“00后” 学生性格特征及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系统的、持续性的新生入学教育,让其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习环境及角色的转变。
2.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席卷世界每个角落,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和国防等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生活等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近年来短视频领域崛起,5G时代的到来使得短视频的流行趋势不可阻挡,推动互联网时代成为"自媒体革命"新阶段。不少官方媒介更是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抢占新媒介的阵地。传统的教育阵地、宣传阵地已经捉襟见肘。而疫情期间运行良好的线上教育方式,在后疫情时代会继续发挥作用。面对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的变化,高校如何革新发展,适应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成为我们值得深思的一大课题。
3.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和变革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变革。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提出,为未来高职院校的发展指出了前进方向。之后教育部网站公布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即"双高计划",旨在引导高职院校以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为主导,实现自身内涵式发展。面对大力发展高职院校的历史机遇,结合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新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进行综合考虑,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层面多管齐下。
高职院校新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建议
1.结合三全育人理念,开展多维度学生学业规划指导
学业规划指导关系着新生入学后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状态,对于今后几年学生的学业成长至关重要,无论是对于学生管理团队还是对于专业系部来说都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也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但传统的学业规划指导无法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新兴变化,必须结合三全育人的理念。“三全育人”的核心价值在于厚植高校“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工作意识,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绝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1] 王艳平. 高校“三全育人”的特征及其实施路径[J]. 思想理论教育,2019(09).]时时育人、处处育人”,即不能仅满足于举办一场学业规划指导的活动,还需要渗透进今后工作的方方面面,无时不刻,无处不在体现着学校育人的功能。“人人育人”即人人都是育人者,育人主体不仅仅限于课堂上的老师,更要深植于所有教职员工,深化育人使命。
2.理想信念教育,推进线上军训宣讲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00后更加依赖互联网,生活的泛娱乐化使得当代青年道德素养滑坡,家国责任意识淡薄。后疫情时代,面对复杂诡谲的国际形势,正确塑造00后新生的人生理想,进行信念教育刻不容缓。基于当前学生接收信息的特点,占领网络思政教育新阵地成为当务之急。
理想信念教育不同于大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一般性的专业知识,它在于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叶蕾 新媒体背景下大一新生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探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后疫情时代,给予学生更多人文关怀与关注,用心更要用情,使理想信念教育有深度更要有温度。受疫情影响,各个高校的入学军训推迟,而以往军训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也受到影响。在此特殊时期,大力提倡新生接受线上军训宣讲,通过宣讲使青年学生加强了理论学习,提升了理论素养,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良好方式。
3.增强规矩意识,养成良好学风,践行课堂行为规范
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无数医护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为维护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无私奉献,更有全民抗击疫情,才有了现在来之不易的成果。我们在后疫情时代,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向学生传达生命教育,规则教育,爱与奉献的教育,增强学生规矩意识。俗话说“人无规矩则殆,家无规矩则败,国无规矩则衰”,对大学生加强规矩意识的培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3]刘树春. 大学生规矩意识的内涵、价值和培育[J]. 科教导刊,2019(12).]规矩意识也将成为学生走上职场、步入社会的基石。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学习力”不足,为使高校“教育力”充分发挥,还需从学生“学习力”上下功夫。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多途径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体力,从入学初始就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习得一定的学习方法。着力点可以放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课堂参与,加强课堂纪律考察,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考核,引导树立良好学风。
4.开展校园安全教育、“利他”教育
每年新生的校园安全教育是传统项目,但校园安全教育偏向于单向的被动的说教教育,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整个教育过程缺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学生作为校园安全的主体这一功能丧失。[ [4]覃红.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教育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5).]如何更好的进行安全教育,发挥学生主动性是一大突破点。后疫情时代,整个社会的健康安全已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而校园的安全教育更应该加强。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最新信息技术搭建互动性教育安全平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校园安全教育成果才能显著。增加“利他”教育的内容,是立足于新生00后群体特立独行这一特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只有这样,才能在校园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城墙。
5.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建立家校协同工作模式
“心理育人”一经提出就成为“十大育人”的重要体系之一,在高校的教育功能中不可或缺。[ [5] 崔灿,马海红,何一,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工作路径探索 [J]. 北京教育(德育),2019(05).]新生的心理现状、心理健康筛查工作在各大高校已经具备成熟的工作格局,但针对后疫情时代,长期居家的00后新生突然进入一个新环境,必然会面临更多的心理问题。长期居家模式使得学生受原生家庭影响更重,一向与家长关系紧张的学生由于单一环境无法改变,进而加剧矛盾,由此造成的心理问题在学生入校后还继续存在。因此,不仅要展开全校范围内的心理筛查,更要在学生未来几年的大学生活中做到全程监管,制定学生心情“晴雨表”,及时关心关注他们,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的力量。此外,还要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建立家校协同工作模式。构建大学生心理筛查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家长的作用,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简介;姓名:杨辰利 出年年月:1992年8月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河南林州 学历:研究生 职称:助教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