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科峰
河源高级中学 广东省河源市 517000
摘要:教育改革背景下,更加强调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也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地理实践能力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因此,高中地理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及时创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在教授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效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地理知识水平,促进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引言:
地理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人们的日常出行、航海事业的发展等等都离不开地理知识的支撑。地理这门学科的特点是实践性较强,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更好的应用在之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中。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关注点不要仅仅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而是要充分重视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一、地理实践能力的内涵
所谓地理实践能力,就是指人们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比如: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在活动中人们身上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地理学科最大的特点是其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学生通过所学的地理知识可以观察了解周边的地理环境和地貌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同时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地理实践意识,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地理知识学习和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二者的紧密关联。学生只有切实掌握地理实践力,才能有效激发其对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养成其地理核心素养。
二、现阶段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困难
(一)地理教师缺乏对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认知
新课改的施行,虽然高中地理的实践教学有所改善,但是高中地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过于注重学生的地理考试成绩,教师认为在教学中安排过多的实践活动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但是对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却提供不了太多的帮助。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越来越忽视。
(二)地理实践教学活动执行难度大
鉴于地理学科的性质,对学生进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比如:野外考察、地理实验、地理测量等进行一定的数据和信息的获取,进而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但是在高中地理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执行起来比较有难度。首先,高中学生面临高考,学习任务较重,时间比较宝贵,学校为了学生考试取得好成绩,几乎不会让地理教师安排时间去进行户外实践活动。
其次,地理课外实践要求地理教师必须花费大量心思和时间去进行活动准备和活动策划,才能确保学生获得较好的实践效果,否则反倒会事与愿违,打击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最后,部分高中学校缺少地理实践活动的场所,阻碍了地理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可行性策略
(一)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地理实践
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育理念,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参与实践,教师也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深入理解,开阔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学生对太阳辐射与等温线分布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地图和地球仪等教学道具,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地球仪及地图中寻找等温线的走向、太阳辐射强弱,进而分析出太阳辐射对不同地区产生不同辐射强度的原因,太阳辐射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原因[1]。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以及自我思考,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地理知识,让学生发现学习地理的乐趣,提升学生地理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
(二)地理实践教学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结合
科学改变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在生活中的创造与灵感的激发,可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生活,而科学的发展又促进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二者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地理这门科学,同样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可以得到应用。高中生通过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可以对地理形成清晰的认知并且在生活中进行有效的运用,进而提高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比如:学生在学习天气原因对地质变化的影响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以新闻中哪个地方发生的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为例子,为学生做出分析,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寻求答案,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2]。通过学生自我探究的过程,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影响,对地理学科形成更深层次的认知。
(三)多为学生创造开展户外活动的机会
高中生阶段面临高考,学业压力特别大。地理学科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安排到户外进行,学生在接触大自然的同时能够缓解巨大的学习压力。另外,在户外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地理环境有直接的认知,还能直接感知到气候、温度等诸多外界因素,这些是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无法获得的[3]。比如:学生去户外进行太阳变化、植物识别等内容的研究的时候,可以借助手机APP,对数据的实时变化进行全面掌握,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在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不能一味的追求实践的培养,或者一味追求理论知识的灌输,我们始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要互相结合,没有理论知识作基础,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空谈。因此,高中地理教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为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基础。高中地理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办法,帮助学生发现地理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林要.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杂谈[J].中学教学参考, 2020(31).
[2]廖春燕.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评价体系[J].高考, 2020(32).
[3]丁金菊.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探究[J].天津教育(下半月),2019,000(0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