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海蓉
贵州省余庆县敖溪中学 564499
摘要:随着中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进入成熟阶段,中学音乐教育应以审美教育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从而形成健康的音乐和审美观念。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音乐教育中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实践活动,不要盲目地进行音乐教育。相反,教师应该使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以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性,表达他们的感受并敢于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提高教育质量。因此,本文希望通过明智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节奏式教学法和评价式教学法,来分析中学音乐教学策略的制定过程,以帮助中学音乐教师建立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引言:中学的传统音乐教育主要以教师唱歌,学生听歌和学生的独唱为基础。由于教师习惯性地占主导地位,因此对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使他们习惯性地变得被动,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地,学生就会对学习音乐失去兴趣。为了使中学音乐教育从“低效率”变为“有效”,有必要改变过去独特而乏味的教学方法,准确把握其特点,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通过提高音乐教育的趣味性、生动性和主动性,在中学实现有效的音乐教育。
一、巧妙导入,展示音乐作品之美,感知知识
有趣的课堂导入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知识并实现学生与知识之间的互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认识到介绍性链接的积极作用,使用教育性介绍向学生展示音乐作品的美丽和情感,帮助学生认识知识,学习和探索知识。例如,老师可以选择带游戏来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的节奏。例如,老师可以使用讲故事的方法将学生引导到音乐作品的背景中。所有这些都可以在活跃的知识输出与学生的输入之间形成联系。
二、借用多媒体教学法
将多媒体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后,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可以使用具有视频特征的多媒体图形和文本来创建理想的课堂教学环境。多媒体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其主要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来创建教育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与音乐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指导下将学生带入教育环境,以实现他们的教育目的。
将多媒体教学方法应用于中学音乐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学习效率。
三、深挖音乐故事,激起学生情感共鸣。
音乐是一种通用学科,因为音乐本身可以传达情感,它使学生能够了解古代和现代中外音乐制作人的想法和感受。但是,并非所有音乐都能为学生所理解,并且某些音乐的欣赏能力受到损害。由于这些歌曲没有歌词,并且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年龄完全不同,因此仅靠唱歌很难理解艺术家的感受。歌曲欣赏应注意策略,当学生缺乏审美能力时,教师应从简单入手,讲音乐或音乐家背后的故事,从浅入深,以激发学生的思想。更好地理解情绪共鸣和音乐。
例如,在教授《十八相送》中,摘自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学生由于不熟悉越剧的艺术形式而难以直接理解他们对音乐的感受。然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因此,在听正式音乐之前,老师只需使用多媒体设备将图形和文本结合起来,讲述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使学生可以理解这个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当然,教师可以将本课程分为《十八相送》个故事段,让学生了解十八里内两者之间复杂的心理变化,以便学生可以了解此段的情感。在随后的越剧欣赏大会上,学生可以通过获取有关情绪和音量的区域证据来更好地了解越剧的艺术形式。通过这个音乐故事,教师可以有效减少教学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中学音乐课中,多重评估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评估方法,也是提高学习信心和促进学生性格发展的有效方法。作为中学音乐老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评估,前提是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他们身心发展的特征,促进学生建立学习音乐的信心并促进学生性格发展。
总结:总而言之,教师应该有效制定中学音乐教育策略,以学生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改变“快攻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音乐课堂教育生动起来,改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尊重自己的特点,并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学习空间。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了解每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并不断改革和创新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仅充当音乐教学的指南,使学生可以自己探索音乐的含义,以提高音乐授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泳嫚.初中音乐互动教学策略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03:):127-127
[2]苟群芳.浅谈初中音乐教学策略[J].新纪实·学校体音美, 2019,000(012):P.1-1.
[3]戴娟娟.利用多元教学法,打造高效初中音乐教学课堂[J].亚太教育,2019(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