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廖文娟
[导读]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孩子全面发展,一堂音乐课的成功与否不在于老师教育多少

        廖文娟
        重庆市丰都县南天湖镇中心小学校  重庆  丰都  408200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孩子全面发展,一堂音乐课的成功与否不在于老师教育多少,而在提升,培养学生的能力与音乐素养。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和手脑协调能力的发展。体态律动可以有效提高培养学生的专注力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将音乐课程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本文立足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浅谈体态律动在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体态律动;音乐兴趣
        体态律动教学是通过肢体运动将音乐展示出来,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师学生教与学的互动性,使音乐课堂生动活泼。但在实际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采用单一的听、教、唱模式教学,仅仅对于孩子在教唱歌曲,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学生因应该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中获得成长,体态律动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丰富课堂内容,培养孩子的节奏感以及对音乐的感受力,促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一、体态律动的积极意义
         体态律动是瑞士教育家、音乐家达尔克罗兹提出的,其内容以舞蹈教育和律动教学应用在音乐教学中。它是指在聆听音乐时通过身体动作感受乐曲。使学生的肢体动作和韵律紧密呼应结合在一起,通过肢体感受音乐中的节奏、速度、旋律、力度等音乐要素。体态律动从学生的认知为基础,律动可以产生秩序之美,激发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积极性和浓厚兴趣。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律动中直接,具体,形象地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强弱、节拍、情绪等要素。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具体是围绕音乐发展学生进行多样的肢体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更可以促进师生之间互动沟通,使课堂氛围生动活动。最大程度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演唱能力,音乐感受鉴赏能力。新课标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兴趣爱好为动力,鼓励音乐创造”。采用形式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课题,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对音乐作品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例如学习《摇篮曲》时学生以律动来表现歌曲优美舒缓的旋律,体态律动可以促使学生表现听觉感受,活动形式以闭上眼睛轻轻摇晃身体的活动中更能够感受摇篮曲的安静、优美之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二、体态律动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未知事物好奇心较重,生动活泼的而教学形式可以培养学生学生对音乐学习充满兴趣,学生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把握好学生的这一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体态律动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音学学习中不光唱更动起来了。真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到知识。例如在教学《粉刷匠》的时候通过律动表现粉刷工人样子,孩子的积极性非常高,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让每位学生以肢体律动形式表现他所认识粉刷工人的样子。

孩子们会有丰富多样的肢体活动去体现。同时也提升孩子们的表演力,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也能将歌曲旋律牢记于心。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有助于提高音乐课堂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营造一个其乐融融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运用体态律动表现音乐知识
(一)、律动表现音乐节奏
        音乐学科中学习掌握节奏是重要的知识部分。体态律动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进而提高乐感。节奏强弱、快慢、长短可以表达歌曲快乐还是悲伤,热烈还是沉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通过体态律动来表现会更及具体形象。例如学习《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时采用跺脚和挥动手臂进行舒缓律动表现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之情。对于3/4拍可以在导入部分采用律动进行节拍学习,例如拍手、拍左右肩表现强弱弱节拍规律。最后在整体演唱歌曲时以唱动结合的形式。老师引导律动,集体律动,学生自主律动多种形式结合使学生掌握对歌曲节奏以及歌曲情感体验具体形象。
(二)、体态律动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
        音乐是美的,音乐给孩子们应该带来快乐,体态律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享受音乐带俩的美感,更在快乐中创造音乐美。引导学生发掘学生的创造性以及个性化发展。体态律动可以该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促进孩子们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不同乐曲美感,展现不同肢体律动去表现音乐。就如同奥尔夫所说应该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创造快乐。例如在教学《大海的夜》使用体态律动应用与教学中让孩子们更生动的感受大海的静谧美感。具体教学时可以借助小件乐器,丝带引导学生创编一些轻柔的体态律动来表现大海宁静优美意境。体态律动教学可以使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更加突出。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体态律动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着积极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各种素质能力得到培养的最佳阶段。体态律动有助于小学音乐教学,作为音乐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优化,学习转变教学思维,为学生提供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构建有效课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华建新. 体态律动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南京音乐学院.
        [2]曹丽萍. 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效率[J].黑河教育,2016(04):16-17.
        [3]吕志云.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05).
        [4]王晓燕.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5(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