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堂乐歌在中国音乐教育发展史中的地位及作用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曹栋
[导读] 学堂乐歌是在中西方文化的冲击之下产生的一种新的音乐形式,

        曹栋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学堂乐歌是在中西方文化的冲击之下产生的一种新的音乐形式,在20世纪初期下,在中国各地的学校中的音乐课程中开始出现的一些大量传唱的一些歌曲,歌曲的曲调一般是模仿西方的曲调,但是填词却是我们自己填的。学堂乐歌的出现,对我国的近代音乐教育方面的影响        比较深远。除此之外,它还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因为它对于音乐教育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学堂乐歌的产生发展以及作用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讨论它对于我国的音乐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字:学堂乐歌、音乐教育史、音乐教育
前言:从近代开始,我国开始逐渐出现了大批去往西方学习的留学生,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意识到了中西方音乐的不同,也认识了文化的差异带来的影响,所以我们开始尝试将中西方的音乐相结合,形成了新派的学堂乐歌。在        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学堂乐歌的出现,对于我国的总体教育素养有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样的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一批音乐教育家,他们的出现对我国的音乐教育有了非常重要的推动意义。音乐教育史是属于音乐史也可以类属教育史,因为我们在探索一些关于音乐和教育方面的一些具有相互关联的事件的时候,可以发现音乐史和教育史是相依相偎的。这是因为随着新的音乐产生,也就会有相应的音乐教育出现,音乐与音乐教育是相互推动的。
一、学堂乐歌的产生和发展
学堂乐歌,顾名思义就是学堂上歌唱而编写的,它是在我国学校课堂当中产生的一种新的歌唱文化体系,从最开始的引用西方的曲调和模仿他们的填词,到后来逐渐被民间的填词所代替,这都表明了我国在音乐教育方面的进步。另外学堂乐歌产生的时期也是我国政治领导想要改变当时国情的时候,他们表面上是想要提升国民的音乐修养,但是实际上是想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与文化,他们想要废除科举制度,学习西方的教学制度,帮助我国在发展道路上取得一定的成功和进步。也是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国的很多知识分子意识到了这个目的,开始去往西方学习        真正的音乐,激发自己的雄心斗志,争取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他们当中大部分人留学归来之后成为了早期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而且当时的一些文化运动是以唱歌为主体的运动,这更是说明了在早期的时候是将音乐和爱国思想结合在一起的。学堂乐歌的初步发展是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史的开端,从开始模仿西方的曲调填词,演唱形式以及音乐表达方式,到后来我国的作曲家开始逐渐创造一些属于我国自己的合唱曲目,摸索属于我们的合唱形式。
二、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1.中国的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之后明白了,只有发奋图强,自力更生,才能摆脱落后就要挨打的地位,只有废除封建教育制度,学习一些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文化,才能拯救国民的思想教育。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学堂乐歌的产生恰好切合了当时的实际条件        。
2.这种新式的音乐出现,引起了大众对于音乐的兴趣,相应的也开始重视音乐课在学校教育当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学堂乐歌的大量传唱,音乐教育者也开始介绍一些西方的音乐文化多样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了音乐文化修养。
3.在当时的背景下,是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积极推崇,他们一方面积极传播音乐对于思想启发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提倡通过歌唱的形式向大众传播新的思想,让更多的        年轻人树立立志救国的雄心壮志。在这个情况下,1904年清政府正式制定了《奏定学堂章程》,音乐正式成为了学校课程当中的必修课程。而后在1912年至1919 年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出任教育总长期间,提出并执行了包括美育在内的“五育”的教育理念,制定了大量的教育法规,规定了在初中小学的时候音乐是必修课。

这也说明了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的总课程当中有了一定的地位,标志着我国在教育制度方面有了更大的进步。
4.从现代视角的教育方面来审视学堂乐歌,它仍然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它在21世纪当中,中国群众对于美育缺乏认知的背景下,却是可以能够引领群众学习音乐的旗帜,它为中国音乐的发展贡献了最初的音乐作品。学堂乐歌的        快速发展,加速了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一些比较封建固执的音乐教育体系也开始逐渐被学堂乐歌的新教育模式取代。
三、学堂乐歌对于我国的音乐教育的作用
1.学堂乐歌的重要作用
纵观中国的音乐发展史,学堂乐歌的产生是我国音乐发展史的开端,所以说它具有极其鲜明的标志性和代表性。学堂乐歌在借鉴和模仿西方曲调的基础下,创作了属于我国群众的演唱形式,这为以后我国音乐教育创作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我国在学校当中音乐课的重视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红歌,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都是采用了这样的演唱形式,这对我国音乐的发展也具有非常大的意义。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开始重视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以及音乐教育人才,他们的出现不仅促进了中西方的文化交流,而且为我        国的教育体系走上正轨也起到了推动和扶持作用。最重要的是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已经不再是中方完全学习西方的处境,而西方也开始逐渐学习中国的传统音乐形式,在中西方国家相互借鉴的过程中,世界音乐史开始出现了很多新音乐内容。这就说明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学堂乐歌的产生,除了提升了国民音乐的音乐素养之外,还出现了一系列爱国主义的歌曲,这种歌曲的产生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呼吁国民爱国就业、救亡图存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同时也为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2.学堂乐歌的主要贡献
《免女权》    秋瑾
我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愿奋然自拔,一洗从前羞耻垢。若安作同寿,恢复江山老素手。
                我们可以从上面这首歌曲中的一部分可以得出:这首歌曲的题材是呼吁男女平等和解放妇女思想的主题,清代的封建制度严重的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但在民国时期由孙中山号召全国人民解放思想,打破封建专制,也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思想,西方的自由、平等的新理念对于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对于实现男女平等和解放妇女的目的,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这首乐歌就是比较典型的提倡解放妇女,实现男        女平等的主题乐歌。此外还有很多其他题材的作品,都具有比较鲜明的主题色彩,为解放人民的思想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四、结束语
学堂乐歌的快速发展,不仅在思想方面启发了大批的青少年,让他们对于音乐、教育有了新的认识;而且还创作了切合人民群众的演唱形式,为以后的军歌、群众歌曲的体裁奠定了先天条件。与此同时,西方先进的音乐教育体系引入我国,让中国的音乐教育模式走上了规范的道路,提高了国民群众的音乐文化修养,培养了大批的音乐人才和音乐教育工作者。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同时推动了中国音乐和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学堂乐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给我国音乐教育带来的影响和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在我国的音乐教育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于丽.论学堂乐歌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J].艺术科技,2015(02):33.
[2]郭立群.“学堂乐歌”对音乐教育的贡献[J].消费导刊,2015(21):214.
[3]王菊香.论“学堂乐歌”对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6(04):69-71.
[4]严凤,翁晓宇.学堂乐歌在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及意义[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09):66-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