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松
湖北省十堰市柳林小学 442000
伴随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英语教师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创新,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令人眼前一亮。而作业作为教和学的交汇点,它是学习课堂知识、发展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最有效的一项实践活动,是学生巩固、深化,形成技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同时也是教师用来检查学生学习效果、了解实际的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传统作业的布置形式表现为一抄二背三练习,学生应付作业或者不写作业比比皆是。如何布置有效的作业,改变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英语作业按其类型可分为课内作业、课外前置作业和后置作业;按其形式又可分为听说作业与笔头作业。我们既要避免重笔头、轻听力、轻口语的单一型练习模式,又要避免不加选择、大量盲目“引进”习题的做法。教师要通过自己精心设计或选编练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每个学生积极合作勇于探索都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布置相对开放,自由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彻底改变以往学习英语的态度,让他们打心底里喜欢英语,养成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英语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通过一年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在各个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本着认真、扎实、有效的原则,积极开展研究与实验,摸索了一些好的做法,也提炼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体会,教学业务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为今后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资料和素材。
一、作业形式上的变化
1、突出重点 具有针对性
各种时态的学习是英语学习的重难点。学习时态前布置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教师给出具体的要求:概念、句子结构),学生将查到的信息做成幻灯片,学习结束再自行修改以小报形式巩固。实验证明对于这种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学生兴趣盎然,尤其是课中的讨论和展示环节,学生参与度很高,课后的小报反馈效果非常好。
2、灵活多样 具有趣味性
现在很多孩子在三年级前就通过兴趣班等形式接触了英语,所以学习字母前可以布置前置作业,绘制letter man,用自己的创意绘画英语字母,课中练习环节用展台形式展示,教师相机进行辅导。另外鼓励学生用熟悉的音律创编新学的单词和句子进行演唱也是老师们常用的教学方法,朗朗上口又彰显个性。
3、面向全体 体现层次性
当教育遇到互联网,一切都变得皆有可能。运用口语100的跟读功能布置跟读作业,利用趣配音和设置创编型作业开展了分层练习。学生课下也可以自由组合,相互帮助,共同表演好创编对话。学生为了表演出色,自己调节分配,学得快的同学会主动地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多了,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运用所学的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将视野拓展到课外,如此,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4、重视能力 体现实践性
期末复习阶段,各个学科齐上阵,大量练习扑面而来,英语作业常常被学生自然地排在语文数学之后。常规作业在周末完全没有质量。我们尝试的自办综合小报、自编试卷等作业,一方面巩固了教材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的作品也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批改,做到了评价反馈。
5、注重开放性 具有启发性
如,三四年级在学习食品类和动物类单词时,让学生通过制作单词卡片来提前介入新课的学习, 用彩色的卡纸画上图画,在画上四线三格,把单词规范的写在卡纸上,上课老师教授新词时,让学生四人一组拿出词卡来操练。既形象又生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所学单词。另外,我们还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录音的方法来提高朗读和背诵的兴趣,让学生听一听自己的声音,孩子们会感到特别有意思,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
课余学生制作出多种形式的作业集,形成英语组教学资源。如学生思维导图案例集、学生英语绘本集、学生英语小报等 。形式多样的作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淡化了作业的痕迹,提高了学生做作业的新鲜感和兴趣,也间接地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无缝对接的进行了学科的整合,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来给予学生评价和指导也实现了作业的反馈。
二、课堂教学形式的变化:,精心设计、选编的作业练习,激发了学生的作业兴趣,减轻学生过重负担,转变了一部分对作业不感兴趣的学生,促使他们在作业的自主性、主动性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课堂上教师真正的做到了精讲多练,落实了有效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
三、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作业冲破时空限制,做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调查报告前测、后测得到数据和两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比对结果表明,在实施个性化作业后,喜欢作业的学生数猛增,不喜欢作业的人数骤减。学生做连词成句、书面表达、阅读理解等能力题失分现象减少,可见个性化作业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也大有裨益。
四、带给老师新的反思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们批改作业的方式也发生来了变化:集体批改和面批相结合,学生自行批改和相互批改结合,师生互批相结合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分层教学的落实仍然较为困难。如何及时点评,有效反馈,实现师生共赢是今后仍需努力的方向。
六、参考文献:
1.安凤歧,梁承锋主编,2004,《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
2、傅淑琴, “小学英语课外活动的设计”,《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3
3、黄宛辉, “任务型教学与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1
4、陈瑞林. “优化作业设计 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2018年05.
5、吕俊. “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 “《课程教材教法》. 2002年12
6、.钟启泉.”有效教学的理念”. 《中国教育报》.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