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实证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杨琼 王琦奇
[导读] 本文基于合作学习(pair-work)和交互式口语练习活动(interactive spoken activities)

        杨琼 王琦奇
        西华师范大学
        摘  要:本文基于合作学习(pair-work)和交互式口语练习活动(interactive spoken activities)教学实践考察了英语口语学习活动观对初一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测试成绩的影响。90名初一的学生参加实验,相关的测试数据表明,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的英语口语教学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的英语口语教学能较明显地提升书面测试成绩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 初中英语; 口语教学; 合作学习
Abstract: based on cooperative  and interactive spoken activitie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cept of oral English learning activities on the oral expression ability and written tests. 90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ake part in the experiment.
Data shows that oral English teaching guided by the view of  learning activities can
obviously promote students' oral expression ability as well as their scores of the written tests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the View of English Learning Activity    middle school   
 oral English teach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circles
 
 
 
 
 
 
 
 
 





        1. 引言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这是一种较符合我国外语教学环境下缺乏有效输入与有效输出的教学方式(葛炳芳2018)。国外的相关实证研究证实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对英语口语的促学作用(GISELA ERNST 1994; Astuti, P.a & Lammers, J.C.b. 2017)。国内, 英语学习活动观对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影响的实证研究较少。本研究拟验证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对学习者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成绩是否有影响。
        2.研究综述
2.1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研究
        英语口语是交际性的语言,学习者在实践中应相互交流和相互合作(Bruffee 1984; Johnson 1991 )。合作学习是一种能有效促进英语口语内化的学习方式, 学习者通过智慧碰撞,最终完成共同的任务( Brown 1994; Richard Felder 1994;孙占晓2016)。有专家通过对国内外合作型学习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型学习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有效方法(顾晓乐2004;赵曙亚2006;张迅2007)。由此可见,要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口语,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不同类型的交互性活动,综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王蔷 2017,2018)。
2.2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研究
        活动理论是以广阔的视野揭示一切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本源,学习者要通过实践而进行知识的理解, 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创新(张建伟、杨莉娟2000; 刘儒德2001)。学习活动是学习者理解知识的重要载体, 是外语学习者内化知识的重要方式(孙海民, 刘鹏飞 2015)。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祝智庭、管珏琪、邱慧娴2015)。国内专家对英语学习活动做了研究, 结果表明引导学生参与有效的学习活动,能促进学生更好地体验与感知文化知识,有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王蔷 2015, 2016, 2017; 程晓棠、赵思奇 2016; 陈艳军 2016; 蒋京丽2016)。在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 英语阅读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进而塑造学生的文化品格(葛炳芳 2017; 王蔷2018; 陈彩虹 2018; 张凌敏、周祥2018)。陆慜(2020)展开了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证研究,并得出基于“活动”展开的教学,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虽然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相关的口语实证研究较少。因此, 本文将探讨基于学习活动观的英语口语教学对学习者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成绩的影响。
        本研究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以初一新生为研究对象,实证探索基于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对学生英语口语和书面成绩的影响,回答两个问题:1)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初中口语教学对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影响吗?2)基于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对英语书面成绩有影响吗?
        3.实证研究
    3.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遂宁市某中学初一年级两个平行班的9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学生各45名(性别、成绩比例相同),均由一位老师进行授课。实验班即A班 (N=45),对照班B班(N=45), 实验前期的口语成绩和书面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1=0.930, P2=0.976(其中P1为口语成绩的双尾值,P2为书面成绩的双尾值)], 表明实验前两个班的英语水平(口语和书面)相当。
        3.2研究设计
        3.2.1研究步骤
        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法。依托初中生英语口语课和网上扫描评阅系统来进行口语及书面成绩评判。具体步骤为:第一次英语书面阶段测试和口语试题测试同时进行。两个月后进行第二次书面测试和口语测试。
        3.2.2 数据收集
        定量数据的收集包括初中英语口语试卷(前测和后测)和书面测试卷(前测和后测)。书面考试的室内环境均按中考要求布置,试卷的批改由教育局统筹安排;口语评分由年级组长进行。测试卷的内部信度经过多次验证,其Alpha信度值达到0.9,具有较高的信度(Schmitt et al.2001;王瑛 2003;张晓东2011/2015)。最后,用软件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


        4.实验结果与讨论
        研究采用了SPSS 23.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两个班级的前后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各个部分考试的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
        4.1实验班与对照班的书面英语成绩分析(前测和后测)
        实验班前测书面成绩的平均分为123.91, 对照班的平均分为123.98。其显著性值 .974大于0.05,说明方差性齐; Sig.(双尾)值.976大于0.05,说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书面成绩水平相当。实验班的后测书面成绩均值约130,对照班的后测书面成绩均值为125.5。显著性值为.705大于0.05,方差性齐;Sig(双尾)值为.027小于0.05,说明两个班的后测书面成绩呈显著性差异。
        4.2实验班书面成绩各部分前、后测试成绩配对样本统计分析
        实验班书面成绩(前后)的各部分成绩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
        (1). 实验班的前后听力书面成绩均值分别为24.23和25.26; 差值的95%置信区间的上限-.103到下限-1.941,中间不含0, 其Sig(双尾)值.030小于0.05, 说明听力成绩有明显差异。前后单选(语法)书面成绩均值分别为13.20和14.07,差值的95%置信区间的上限-.310到下限-1.424,中间不含0, 其Sig(双尾)值.003小于0.05, 单选(语法)成绩有明显差异。完形书面成绩均值分别为14.18和14.29; 差值的95%置信区间的上限.269到下限-.491,中间含0, 其Sig(双尾)值.559大于0.05, 说明前、后测完形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前后阅读书面成绩均值分别为31.29和32.93; 差值的95%置信区间的上限-.586到下限-2.703,中间不含0, 其Sig(双尾)值.003小于0.05, 说明阅读前、后成绩之间有明显差异。口语交际书面成绩均值分别为25.40和27.24; 差值的95%置信区间的上限-.914到下限-2.775,中间不含0, 其Sig(双尾)值.000小于0.05,前、后测口语交际成绩有显著性差异。作文成绩均值分别为11.51和12.13; 差值的95%置信区间的上限-.173到下限-1.072,中间不含0, 其Sig(双尾)值.008小于0.05, 前、后测作文成绩有显著性差异。
        4.3对照班书面成绩各部分前、后测试成绩配对样本统计分析
        对照班的前后听力成绩的Sig(双尾)值为.560(大于0.05);单选(语法)前后测试成绩的Sig值为.814;对照班的前后完形成绩的Sig值为.282;前后阅读成绩的Sig值为.940;对照班的前后口语交际成绩的Sig值为.739;对照班的前后作文成绩的Sig值为.136;前后改错成绩的Sig值为.006;以上数据说明实验前后,对照班的书面测试成绩没有明显变化。
        4.4实验班与对照班口语测试结果(前、后测)
        实验班的前测成绩平均分为73.11, 对照班的前测成绩平均分为72.96。另外,显著性值 .898大于0.05,说明方差性齐; Sig.(双尾)值.930大于0.05,说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口语水平相当。实验班的后测口语成绩均值约79.33,对照班的后测口语成绩均值为74.56。另外,显著性值为.485大于0.05,说明方差性齐;Sig(双尾)值为.006小于0.05,说明两个班的后测口语成绩呈显著性差异。
        实验班大部分学生的书面成绩和口语成绩有较大进步,原因有下:第一,在初中英语口语课堂上开展英语口语学习活动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活动’使得学生的内隐知识得到了外显的运用。第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合作学习及开展的不同类型的口语输出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John Dewey 1916;陶行知1928)。
5.结语
        本研究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课堂中开展多样化的活动。首先,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的英语口语教学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次,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的英语口语教学能间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书面成绩。本研究证实了基于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是一种提高学生口语和书面成绩的有效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Burns, Anne.Spoken Discourse in the TESOL Classroom[J].TESOL in Context.1993,Vol.3(No.1):5-8.
[2] Canale M & Swain M. 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0, 1( 1): 1-47.
[3] Goodman, K. S. 1988. 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M]. London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Hand, Alexander.Dialogue Activities: Exploring Spoken Interaction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Book Review][J].TESOL in Context.2009,Vol.19(No.1):55-58.
[4]陈素芬.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情景剧表演队英语成绩、学习兴趣及自信心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7,78.
[5]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2002.
[6]段朝辉,活动理论视角下在线视频学习中不同学习风格者的交互活动模式作
         用机制[D].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8.
[7]葛炳芳、印佳欢.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课堂教学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6):102-108.
[8]李青.学习活动建模[D].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2012,81.
[9]秦晓晴、毕劲.外语教学定量研究方法及数据分析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10]应洁琼,宁强.合作学习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行动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S1):98-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