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维
陕西省兴平市电务处学校(陕西省713100)
摘要:在初中学习中,音乐课程可以说是一门欣赏类的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陶冶情操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除此之外,就是为传承音乐文化而努力。新课程音乐标准中明确指出了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族音乐,初中生学习民族音乐对初中音乐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此篇文章主要研究:初中音乐学习中传承民族文化的必要性,以及为民族音乐的传承献言献策。
关键词:初中音乐;民族文化;传承
引言: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太过于重视学生们对于基础知识的认知以及课堂学习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对于音乐素养的分析和研究,进而导致学生无从培养起音乐素养,则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也达不到教师理想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基于此种情况,教师需要改变自身传统的教学观念,对于音乐教学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例如从音乐教学内容,从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等角度分析,帮助学生从多方面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使学生们对民族音乐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为打造高效初中音乐教学课堂奠定基础。
一、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必要性分析
(一)拓展教学内容的必要要求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课本内容,课本中所包含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所在。课本内容虽然说系统性、严谨性比较好,但是课本在编写的时候忽视了区域民族特色,并且表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现在初中音乐教学难以满足初中生的学习需求,在音乐教材中编写区域民族特色内容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挖掘民族音乐资源是拓展音乐教学内容的必然要求。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的音乐资源,有很多的民族更是以能歌善舞而著称,把民族音乐编入到初中音乐教材中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一种表现。
(二)传承民族文化的客观需要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只有民族文化得到了传承,民族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现在因为我们国家以及世界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在不断的加快,使民族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在不断缩小,更糟糕的是有很多的民族文化都已经灭绝。这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因此当务之急是传承民族文化。虽然中考不涉及音乐,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基础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现在我们国家教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传承民族音乐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承民族音乐也就是在传承民族文化。
(三)促进学生发展的主动追求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试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技能;而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培养音乐素养。换句话说,展开音乐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音乐教育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学习唱歌,因为音乐教育中包含了智育、美育、德育等多重功能,相比较于其他功课,展开音乐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有帮助。在初中音乐教材中加入民族音乐文化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注入了新鲜的动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策略探究
(一)以教学理念更新为先导
教师是否具有正确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是否可以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离不开正确的教学理念的支撑,与此同时教学理念的更新直接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改革。在过去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程只有着比较单一的认知,简单的认为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教给学生必须掌握的音乐技能,然而教师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音乐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一样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教学价值,在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拓宽了道路。
音乐教师要充分认识的音乐课程对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因此需要教师在原来的教学基础上,增加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
(二)关注基础知识教学
音乐文化基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比如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而这两项内容又可以进行详细的划分,人文底蕴包含人文情怀、人文积淀、审美情趣;科学精神包含理性思维、批判思维以及勇于探究的精神等等。
以审美情趣的培养为例,审美情趣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技能以及方法等;能够在学习中发现音乐艺术与生活的多样性,能够在不断的音乐学习中发现美、感知美、评价美的基本能力等等。
以人音版初中音乐《草原牧歌》中《银杯》这一节内容为例,我们的教学目标为通过蒙古民歌的学习,让学生感知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了解民族文化,喜欢名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激发学生对蒙古音乐的学习欲望;能够正确的演唱《银杯》这首歌曲,并熟练的背唱乐谱,深刻感受歌曲蕴藏的情感和内涵,学习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从基本的课堂教学中学习一些民族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等。从这些教学目标出发,从刚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这首蒙古族的民歌《银杯》在学习和演唱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难度的。我们可以采用拆分的方式,将每一句进行拆分学习,比如真对第一句的节奏练习,教师先击打出完整的节奏,然后学生用手拍节奏的方式配合老师的节奏。经过反复几次的锻炼,我们以课堂练习的方式,让学生缺失的内容正确的填写进去,比如(如图所示):
X.X X X X
这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意图,不仅仅在于锻炼学生的节奏以及音乐反应能力,而且通过缺失音节的补充,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的锻炼学生的对于我们这一首民歌的节奏熟悉程度。
(三)以教师队伍培训为保障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是课堂的领导者;在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着,并且也发挥着辅导学生功课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以及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过去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只需要掌握教材中的内容,但是音乐教材的编写有很多内容都已经脱离了区域民族文化的实际,难以实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目标。基于此问题下,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工作素养以及工作能力刻不容缓。对于工作素养以及工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对教师队伍展开相应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两点:首先是要求教师掌握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背景知识。不同民族音乐文化诞生于不同的背景之下,但是都和民间社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例如如宁夏花儿就是宁夏回族地区的民歌形式,拥有众多的流派、曲调,学校可以组织教师采风,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其次是让教师掌握民族音乐的歌唱技巧,民族音乐极具民族特色。然而现在初中音乐教师并不了解民族音乐歌唱技巧,因此学校应该聘请专业的歌师对教师展开培训。
三、结语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建起来的大家庭。不同民族音乐文化有着不同的特色,民族音乐文化中彰显出了每一个民族风情。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满足了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此,学校以及教师要加大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贺思媛.宁夏花儿文学、音乐及文化背景之研究[J].西江月,2012,08:164.
[2]王金艳.试论初中音乐教学中加入民族音乐的教学方法[J].快乐阅读,2012,12:102.
[3]候潇潇.浅析民族音乐文化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J].现代阅读,2013,01:26.
[4]陈洁.以“民族音乐传承文化”为理念的中小学音乐教育[J].民族音乐,2015,0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