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牙廷耀
[导读] 随着新时代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与发展,我国正在积极推行素质教育。

        牙廷耀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深圳龙华小学,广西河池547000
        摘要:随着新时代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与发展,我国正在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进行理论上的讲解和学生实践能力相融合。小学美术是小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小学美术教育活动的进步有助于发展儿童的审美能力,并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作为一位新时代中的小学美术教师,课程中需要考虑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发展。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美术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进一步分析、阐述。
关键词:学生实践;美术教学;能力培养

引言:美术中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小学生基础艺术理论知识的运用息息相关,在基础美术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正视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认真开展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探究活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了解学生情况确保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相协调,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艺术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实践技能,并增强在小学美术中实践的创新精神。
1.学生在小学美术过程中发展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是学生大脑发展的重要阶段。适当的刺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小学生的审美观同成年人相比,有较大的差异性。欣赏的角度和想象都有一些小学生的独特之处。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活动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使他们充分的进行个性表达上。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在创意活动中更具个性化。同时,通过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活动的发展还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事物。通过实践对艺术真正意义的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更加热爱美术学习。增强小学的美育教育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
2.1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小学美术老师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他们的艺术经验,并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对艺术的审美能力。由于学生艺术思维的发展是有一定限度的,基本上是基于直觉上的形象思维,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小学生有喜欢新奇事物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内运用视频等新奇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美术知识[1]。
        在传统美术教育的过程中,部分美术老师采取弊端明显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教育视作主要的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处于压抑孩童天性的状态中。学生缺乏学习美术的热情,学习氛围压抑,教师在日常美术教学中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意愿。在最坏的情况下,这会导致学生学习美术的心理负担。在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阶段,美术老师积极革新传统的教育理念,革新传统美术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成为美术创作的“主人”,教师只需要认真履行引导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功能。除此之外,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介绍各种教学材料,在教学手段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美术学习体验、扩展美术在课堂中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能够自发建设美术学习的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学生可以在完成高效的美术学习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美术课堂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2]。
2.2 师生和谐相处,完美地体现了教师在教育中的引导作用。
        学生都是需要鼓励的,所以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学生,这样的做法既能满足了心理需要,建立了信心,又能使学生健康成长。通过激励教育,学生被激发去创造美的动力。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和肯定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但是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适当的批评鞭策其进步,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爱护与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运用批评策略,将表扬与批评和谐的结合在一起,提高激励评价教学方法的效果,为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舒适而富有创造力的环境。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拥有更健康,更完整的自我个性[3]。
3.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具体措施
3.1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通常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育活动中,教师只是负责解释相关美术理论知识的内容,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它。老师拥有课堂的绝对主体地位。在深入开展小学美术课堂新课程改革活动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只需要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可以独立自主的分析问题,从而以提高美术实践为基础全面提高实践能力。
3.2进一步加强艺术鉴赏活动。
        在小学进行美术教育活动时,教师需要系统地进行美术教学,以确保选择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生的特定生活密切相关的作品主题,这可以使学生的艺术鉴赏欣赏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现实意义,并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艺术作品的欣赏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在培养小学生的艺术观念方面起着启蒙作用。在选择艺术鉴赏品的过程中,教师的选择活动应以学习为指向、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在美术教学的学习活动中,将知识内容解释活动与教材紧密相关,并相互融合为一体。同时,它应该与学生的爱好紧密相关,并在此基础上确保艺术鉴赏活动顺利完成。此外,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美术知识水平来对某些艺术作品进行符合学生认知的解说工作,让学生可以理解艺术品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欣赏班级美术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对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鉴赏,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鉴赏艺术品的注意力也可以提高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结束语:总体而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育最重要的部分,但是我国部分小学对培养实践能力的现行做法,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理想的教育效果无法实现。所以,教师需要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过程中,仍需要继续革新自己的教育模式,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发掘多元化的教育资源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学习的兴趣必须建立在客观性基础上的评价系统,这样才能高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

参考文献:
[1]蔡加珈. 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20, (11)
[2] 王欣欣.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 散文百家, 2020, (11):62.
[3] 王慧.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40):81.
[4]王莉.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 新智慧, 2017, (14):17-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