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双
灵山县沙坪镇双六小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钦州市 535419
摘要:在提出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有关概念之后,有关教师积极改变了他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把握主动学习的特征和接受新事物,改革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确保学生个人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为国家所培养全面发展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探索了我国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创造性思维
一、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现状
(一)教师理念没有改变
小学生更喜欢科学课,主要原因是科学课没有考试的压力,因此科学老师通常不会注意课程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在教学中,他们都专注于教学知识并使用固定教学。知识完成后,课程提纲结束。尽管学生更加兴奋,思维活跃,对教学感兴趣,但在没有老师的有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综合能力却无法得到提高,缺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观念。
(二)教学过于程式化
小学生喜欢科学课的主要原因是科学课上有各种各样的新颖事物,可以用手去实践,还有更多有趣的科学实验。实际上,如此丰富的科学课内容使学生能够学习探索生活中的科学内容,但是科学老师在教学时较为程式化,一切都是一个过程,所有实践内容都倾向于由老师完成,让学生观看或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让学生这样做,尽管学生已经学到了知识并实践了他们,他们的思维方式受到限制,他们仍然在被动地获取知识。教师不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创造新事物,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开发课程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升提供条件
对于小学科学课程,由于科学世界广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科书所限制的内容,以适当的资源补充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要点,帮助学生开展相关的专题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实现探究能力的提高。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和探究意识
小学科学课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然而,由于学生思维逻辑的巨大差异,一些学生无法直接发现并提出问题。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为学生创造相应的问题情境,并通过实验和对象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提问和探究意识。例如,在学习植物时,小学科学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收集各种植物的叶子。在学习动物时,学生可以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蜗牛、蚂蚱和蚂蚁。此外,由于小学生对新事物和新知识具有极大的好奇心,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在教室中创造悬念的情境,并通过制造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积极学习。例如:当学习“新奇的不倒翁”时,老师可以在桌子上放一个鸡蛋,然后问学生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然后,在桌子上放一个不倒翁,问学生下面会发生什么?当不倒翁不倒时,学生会自然地产生质询和探究的感觉,并且教学过程将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和提升教学效率。
(三)鼓励学生动手、动脑,锤炼学生思考能力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强烈建议学生进行合作和探索。当然,科学教科书也包含大量的合作探索活动。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个性将学生分为几组,然后为学生安排一个话题,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分组思考和交流,最后得出一致的结论。例如,在教“寻找活物”课程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分配课外合作探索作业。主题是在校园中寻找生物。教师应事先选择学生的搜索位置,同时提醒学生不要忽略隐藏的地方,然后要求学生分组查找,并同时记录查找结果。将时间设置为10分钟,总结并找到结果,然后向学生提出讨论任务:他们为什么还活着?让学生总结生物的特征,然后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逐渐与老师的问题一起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提升学生的洞察力
在小学科学课上有非常动手的实践和实验课程。教师应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自己发现科学可以增强学生的见识。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学生可以创造性地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例如,在“改变浮与沉”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块泡沫,一块橡胶和一杯水。首先,让我们进行手动实验以确定哪种泡沫或橡胶可以漂浮在水上,然后让学生观察到泡沫和橡胶具有不同的水面。找到差异后,学生可以观察到泡沫比橡胶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使用相同重量的泡沫和橡胶重试。哪一个会漂浮,学生会发现气泡会漂浮,老师会让学生观察到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学生会发现泡沫可以压缩,而橡胶无法压紧,教师将得出结论,漂浮和下沉的密度实际上是不同的。如果密度低于水,则它将漂浮到表面。在此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洞察力。有效的锻炼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五)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自主思考
兴趣是对学生最好的增强。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未知的世界。只有当学生认为科学界存在许多新颖现象时,他们才能独立思考。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但他们会渴望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然后,教师必须理解这一点,并开始进行教学。例如:在“大气压”课程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结合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当然,这是一个成本相对较低的实验,而面对成本较高的实验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将跟随老师的思想,最后给出答案,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结束语
简而言之,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动脑筋,独立解决问题。通过教师的指导,他们可以在实践学习中获得有效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晓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引导 策略[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9(04):59-62.
[2]石静,白可.小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分析研究—— 以《磁铁再认识》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10):83-84.
[3]周永广.结合小学生心智特点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 育),2018(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