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冠疫情下地方高校教师线上教学胜任力研究——以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王涛
[导读] 教师胜任力,本质上是指教师在不同环境下都应该具备的、可被观察或测量的、能引发高绩效的一种能力
        王涛
        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毕节   551713
        摘 要:教师胜任力,本质上是指教师在不同环境下都应该具备的、可被观察或测量的、能引发高绩效的一种能力。是能够将优秀者与平庸者区分开的一种特征,这种特征可以是潜在的、也可以是显而易见的,是可以测量、通过学习和培训获得的。不具备或缺乏线上教学胜任力的教师,且没有积极通过反思、学习和努力获取这种能力的教师,本质上是在阻碍教育事业和社会的发展。本研究通过一系列研究方法,从疫情期间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线上教学质量着手,反观高校教师是否具备胜任力,探讨教师胜任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校教师;胜任力;新冠疫情;线上教学

        2020年初,我国突发新型冠状病毒引发肺炎疫情。2020年1月27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要求适当推迟春季学期开学时间,鼓励各地利用互联和信息化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保证“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1]。本文将从胜任力的角度出发,探索高校教师线上教学所需要的基本要素。
        一、对胜任力和线上教学的理解
        (一)胜任力
        1.国外研究概况
         “Competency”(胜任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著名美国哈佛大学 David McClelland 教授于1973 年在《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一文提出。研究结果表示,胜任力是人们在工作中表现优秀或表现平庸的深层次的原因、特征。
        关于胜任力概念内涵的界定,主要有三种倾向:特征观、行为观、折中观,提出胜任力概念的David McClelland 教授则是特征观的主要代表之一。持特征观(现象学)的 Sandberg 学者认为,胜任力是指在工作时人们使用的、可供测量的、能够帮助任务目标得以实现的工作习惯和个人技能等。持折中观的代表学者 Ledford 认为,胜任力是具有表现力的人的明显特征,包括知识、技能和行为。
        2.国内研究概况
        国内对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始于2002 年,传统的教师胜任力的测评、评价多关注教师在入职前的阶段,而现代的教师胜任力的评价应该贯穿其职业生涯,并且应该随社会发展而不断调整、优化。我国针对教师胜任力的评价意识落后、缺乏,没有系统、正轨的评价体系,在此背景下,大量专业意识薄弱、业务能力低的教师充斥教育行业。此外,我国也缺乏客观、专业、权威的第三方机构或政府部门作为评价主体。且评价手段落后,缺少具有实效的能力培养体系,是当前在远程教学能力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综上,本研究的胜任力是指:一个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胜任某项工 作要求的一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多数时候,胜任力有隐性和显性之分,胜任力是可以通过观察、测量或培训获得。
        (二)线上教学
        1.国外研究概况
        基于互联网的开放课程,最早始于 2007 年,美国 David Wiley 教授基于 wiki 发起一门名为“Into Open Education”(INST 7150)的网络 开放课程,以方便世界各地的用户可以分享课程资源、参与网络课程。 2008 年,加拿大里贾纳大学 Alec Couros 教授开设了一门名为“Me-dia and Open Education”网络开放课程。以上两个项目为后续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诞生奠定思想基础和技术准备。 2008 年 , 加 拿 大 学 者 Dave Cormier 、 Bryan Alexander 提 出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概念,同 年 9 月,加拿大学者 George Siemens 和 Stephen Downes 围绕此概念开设了世界上第一门真正意义上的MOOC课程: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 Online Course(CCK08)。从此,以 MOOC为代表的线上教学、线上开放课程平台逐步成为将教师和学习者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的重要链接。
        2.国内研究概况
        我国在2013年掀起“慕课”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一流大学相继加入国际课程联盟,国内“慕课”课程联盟随后建立。随后,以“慕课”为代表的的基于互联网的线上教学模式,开始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产生冲击。“慕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理念,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同时,线上教学、线下教学不可能完全独立存在,如何将线上、线下结合起来,是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改革大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思路。
        综上,线上教学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具有开放式、互动式、非传统 等特点的、在线上进行授课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覆盖面广、发展速度快、易学习、被接受程度高等特点。
        二、疫情期间地方高校教师线上教学过程中涌现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性能落后
        为本研究所设计的“疫情期间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线上教学质量评价表”在2020年5月8日已完成数据收集,经过整理,评价表共有640份有效问卷可用于数据分析。数据显示,17%的同学可以使用电脑作为学习工具,有83%的同学使用除电脑以外的学习工具。其中,不到1%的同学可以使用平板作为学习工具,另外82%的同学仅能使用手机作为学习工具。
        640人中,仅6%的同学表示“网络或设备运行正常,线上学习平台、软件功能齐全,没有问题”,其余94%的同学表示网络和设备均有不同程度的卡顿。96.4%的同学是在家中完成线上学习,另外3.6%的同学需要去亲戚、朋友家才能顺利开展线上学习。
        640人中,48%的同学在“影响上课出勤率”一项调查中表示,“网络、用电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因素,是“影响上课出勤率”的主要原因或次要原因。


        (二)学生自学主动性不足
        根据“疫情期间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线上教学质量评价表”,16.8%的同学表示,在线上学习过程中易受“个人情绪、心态”和“自我管理能力、自学能力”的影响,24%的同学表示不会“主动复习、预习线上授课、学习内容”,32%的同学不会“主动查找和使用了教师未指定的其他教学资料”,58.7%的同学认为“线上教学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如何?”一问题中选择了“一般”,只有7%的同学认为“线上教学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是“很大”。可见,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明显不足。
        (三)师生缺乏线上教学过程中所需学习工具操作和使用经验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印发肺炎疫情之前,同学们理解的线上学习就是“没有任何互动地观看线上教学视频”,根据本调查,34%的同学表示在此前没有参加过线上学习。从学生对过去参与、对线上学习的经历和理解而言,实际上该数据应该更高。但是,超过90%的教师表示“没有线上教学经历”、“对软件操作不熟练”。结合同学们对“线上学习”的理解,可以得知我们的师生均缺乏线上教学过程中所需学习工具操作和使用经验。
        (四)师生互动不足
        根据反馈,99%的同学认为,线上授课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为重要、很重要,但是,47%的同学表示在“线上上课时的互动情况”是“偶尔有”和“没有任何互动”,38%的同学表示对于老师在线上的答疑并不满意,40%的同学对教师在线上进行作业批改和反馈情况表示“一般”和“不满意”。可见线上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较之于线下仍有很大不足。
        三、导致以上问题的本质原因探析
        (一)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落后导致教育事业发展的滞后
        从上面的数据可知,就绝大多数学生只能使用手机作为线上学习的工具这一个问题而言,究其本质,是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落后所导致。
        而基于互联网的开放课程早在2007年在国外开始蔓延,我国在2013年掀起“慕课”热。以“慕课”为代表的、“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在这个时候开始展露头角,一方面,“互联网+教育”早就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凸显我国地方高校在这场教学改革中的落后和不合时宜。本研究不对这一层次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地方高校师生“互联网+”线上教学思维、能力的缺乏
        新时代下,教师胜任力应具备“互联网+”线上教学思维、能力这一内涵。
        从线下转为线上,或者,线上线下相结合,只是地方高校教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的表象特征之一,本质上是高校教师应在“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改革潮流下必须具备的一种或多种能力。地方高校教师在这次集体线上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本质上是由于地方高校教师线上教学思维、能力的缺乏。
        (三)地方高校教师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新时代下,教师胜任力还应包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经过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印发肺炎疫情一役,教师在疫情中,是主要负责引导、制定方案的角色,被家长、学生给予“厚望”的角色。然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学生心理健康、学习缺乏监督、缺少人际交往活动、师生关系容易疏远、旷课请假情况等问题激增,且未高效地解决。其问题的本质在于我们的教师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四、结语
        截止本研究开始,全国各地疫情基本稳定,但在刚过去的线上教学过程中,也涌现不少问题,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和总结的地方。大多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在网络情况、基础设施、硬件设备以及学生个人及其家庭方面,常常忽略了教师胜任力在其中扮演的重要重要和作用。
        对于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大多数教师缺乏线上教学经验,缺乏应对线上教学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的策略、方法。对线上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吸收,与教师胜任力有最为直接的关系。探究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胜任力的问题,是基于线下教学教师胜任力的建设。教师胜任力一概念、内涵,是在探究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常常被忽略的问题,也是核心问题。
        值此“十三五”收官之年,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即将迈向全新的2.0时代。经过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引发肺炎疫情一役,身为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年教师队伍一员,深感在新时代下,教师一职的内涵已远不止“教书育人”,对教师胜任力的探究才刚刚开始。
        
        参考文献
        [1]David C.Clelland.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1973.
        [2]王芳,中小学校长胜任力模型及其与绩效的关系研究,2008年5月.
        [3]郝兆杰,高校教师翻转课堂教学胜任力模型构省略及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学新思考,远程教育杂志,2016.
        [4]Gerald E.Ledford Jr,Ledford G E. Paying for the skill knowledge and competencies of knowledge workers,1995.
        [5]高田钦,基于胜任力的高校教师评价探究,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月.
        [6]邢强,未来教师胜任力测评原理和技术,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
        [7]周榕,胜任力模型_高校教师远程教学能力研究的新视角,现代教育技术,2012年.
        [8]同上
        [9]李青,MOOC_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
        [10]钟秉林,互联网教学与高校人才培养,中国大学教学,2015年.
        [11]杨宇翔,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设计,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
        [12]杨继富,疫情期间贵州地区高校在线教学所面省略对策研究_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
        [13]教育部.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2020年.
        本文是贵州省社会科学届联合会2021年度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联合课题)(GZLCLH-2021-4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