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桦
湖南省澧县九澧实验中学 415500
【摘要】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行为,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构建有效、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数学 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数学面临的任务相当重,需要的改变也相当的大。我们当下的数学教学中,学生显然更为被动,而课堂的主导者更多的是老师,学生几乎很少与老师产生互动,更别说发挥主体性地位了。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如何找到有效的策略将新课程理念与数学知识体系结合起来?这是时下数学学科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总结。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这是数学课程改革中的“重中之重”,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反复强调“归纳与创新”,学生思维的过程远比简单的数学结果重要。2006年9月6日和7日,“中美数学教育的高层交流”在北京举行,美国学者介绍了他们的数学课上教师讲得很少,主要是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探索,在我国偏远的农村学校,数学课堂上仍是教师讲为主,学生的自主性很难发挥,他们自小就养成被动接受的习惯,而新课标下的教材在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为农村数学教育提供了方便,给学生给了更多的思维空间。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由于教材中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体现了螺旋上升的原则,要创制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
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习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三、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都是以已有的知识技能、生活经验为基础。但是,学生自己一时无法把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学习材料联系起来。这样就产生困惑,增大学习难度。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法在新lH知识之间搭桥铺路,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经验与要学习的内容产生自然的联系,相互沟通。这样,学生就能“以旧识新”。通过自己多种感官的认知活动,达到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开拓思路,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讲实数的运算时,笔者先让学生回忆有理数是如何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的,并让学生做几道习题,然后类比出实数范围内的加减乘除计算。这样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教材内容产生了自然的联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在于教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视觉形象去理解、去感受。从而掌握并认识抽象概念内涵和实质,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地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结语】总之,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的教学需要有一些同样“新”的策略,这些策略是基于教师对课程标准宗旨与实质的把握,得其精髓所在,从而灵活加以运用。策略是“术”,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方才是“道”,没有一种策略能包治百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不那么完全嵌合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在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后进行创造性的使用与实现。无论是探究式学习、情境创设、活用教材、使用现代技术还是数学竞赛、小组讨论等等,这些策略的实质都在于将教与学的主体都还给学生,真正的尊重他们的主体性地位,真正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真正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与能力提升为目标的。若能在策略之外传递出数学学科的知识之美与魅力,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真正理解数学的价值与意义,那将是新课程标准带给初中数学教学发展的最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范宇俊.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J].教改理论,2019(5):33.
[2]田海燕.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