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盛
安徽省宿松中学 246500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学生在未来生活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尤其是在未来生活中需要的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了落实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生物教学也应当在教学中培养科学思维,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生活打基础,本文就针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展开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核心素养;科学思维;高中生物;教学;创新能力
引言:.生物学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的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现终身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功能之一,除此之外教育也要为社会服务,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为社会的未来建设提供健康、善良、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接班人。所以社会背景也在影响着教学的发展,使教学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不断改善和变革。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科学知识以及发现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在科学思维引领下,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高中生物课堂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高中生物课堂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高中的升学压力大,且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和学生依旧更加看重分数,以分数论英雄。在短期时间内,考试制度是相比之下比较公平的选拔制度,所以也不能完全消除分数对于学生的影响来谈完全的素质教育。
为了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学生的成绩,高中生物课堂主要是以理论讲述为主,课堂上依旧采取教师讲述学生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缺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产生机械学习,缺乏对高中生物的学习兴趣,大大地遏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形成。
(二)教师对科学思维的理念理解不够
生物核心素养的提出给高中生物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高中生物教师能够在熟练掌握教材的情况下,合理的开发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但是现如今,有些高中生物教师不能很好的理解科学思维的理念,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跟随教材进行生物教学安排,不能很好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科学思维的理念,也就没办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高中生物缺乏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教学中,有许多的实验教学课时。由于学校缺乏实验设备或者实验设备老旧导致实验不能正常的开展,学生减少了许多实践课程,对基础知识不能完全掌握,也就丧失了对高中生物学习的兴趣。还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和学生的生物成绩,主动减少了实验课时。
直接经验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且在学生发现直接经验的过程中运用科学思维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综合能力。由于高中生物课堂缺乏实验教学,采用间接经验替代,虽然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可是大大的遏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生物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举措
(一)加强教师对科学思维理念的掌握
学校应当加强教师对生物核心素养的理解与掌握,在充分掌握高中生物教材的基础下,合理的开发教学资源,同时要重视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这是学生学习的背景与基础,是学生带进课堂的教学资源,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强烈的学习氛围。
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专业讲座,请能够掌握教育学及生物核心素养的专家给高中生物教师展开培训,使高中生物教师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科学思维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能够成熟的将科学思维融入到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或者集中高中生物教师观看优质教学视频学习优秀教师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融入科学思维,一步一步的提高自身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未来核心竞争力。
(二)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融入科学思维理念
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不仅能够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课堂中融入科学思维理念。
例如,教师在讲授蛋白质的内容时,在讲到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教师可以先通过图片或者黑板书写展示不同的氨基酸,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氨基酸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尊重观察到的事实结果,运用归纳和总结的科学方法,得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现象运用到类比、归纳、总结的科学方得出结论的过程,充斥着科学思维理念。在这样的高中生物课堂中,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在师生交流讨论中提高了创新能力。
(三)将生活实际经验融入到高中生物教学中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开展学习,教师开展教学的背景与基础,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生活经验创设生物学习情境,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基础知识,获得技能形成生物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听到说某某人和他爸爸或者和他妈妈长得很像这些话,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能不能用生物知识去解答呢?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从理论知识:分离定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出发,能够提出相关的生物问题,并且通过演绎推理等逻辑思维方式或者运用教具画出遗传系谱图这样的数学模型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运用数学模型或者演绎推理思维得出结论,就是科学思维的体现。
(四)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究式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通过科学思维科学探索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发现结果,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且这样得到的知识点更加使学生印象深刻。
例如,在学习叶绿体的植物体内的分布,教师可以先给每位学生一片树叶,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知识背景,通过进行验证实验或者类比学习的科学方式,得出叶绿体的分布位置,有些学生可能不会通过一次探究过程就得出结论,还有些学生通过多次探究依旧得出错误的结论,这些都是学生难得可贵的经历,教师和学生本就是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探讨结果给出评价,及时进行反馈, 整个过程学生都是参与的主体,且在探究过程中会有许多创新之处,这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述不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所以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三、总结
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出,使高中生物教学发生了变革,对高中生物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为了提高学生在未来生活工作中的核心竞争力,教师应当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融入科学思维理念,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科学思维能力进行生物问题的解决,并且将这种能力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未来的工作生活打下良好基础,为社会的发展提高优秀的储备军。
参考文献:
[1]尹虎军.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探究[J].高考,2020(25):45-46.
[2]黄雅君.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33):94.
[3]朱富德.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05):140.
[4]徐凤.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3(2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