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媛
织金县牛场镇中心幼儿园551500
摘要:在幼儿心理学中已经有研究证明,幼儿阶段不仅是开发智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时期,也是引导幼儿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阶段,我国也有着类似的俗语,如“三岁看八十”。如果可在幼儿阶段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人格意识,使其形成了规范的道德行为,那么则可使其在未来的成长、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素质,则会渐渐成长为对国家、社会、民族、家庭有用的栋梁之材。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
引言
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能让幼儿终身受益。幼儿在学前阶段普遍比较听话,教育难度不大。而行为习惯是长期坚持而形成的,幼儿在学前阶段尚未形成某种行为习惯,因此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幼儿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和教育任务的要求,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同时,在贯彻落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应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采取家园共育的方式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一、幼儿阶段品格教育的现状分析
1.1重视道德理论讲解,忽视道德习惯培养
一直以来,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机构都比较重视道德理论的讲解灌输,幼儿教师也会经常讲一些大道理,宣传真善美思想,但是却并不十分关注幼儿本身的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指导。然而,幼儿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发育情况并不理想,他们很难通过单向的理论灌输去掌握这些道德理论的内涵,也因此无法通过品格教育活动去改善自己的行为表现,渐渐便使得品格教育流于形式。举例来说,“孔融让梨”是我国一个十分著名的传统故事,通过孔融让梨的行为告诉幼儿要懂得谦让、分享。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家长虽然会逗弄孩子,让孩子分享一些零食、玩具,但是在孩子做出分享决定之后便打趣地说不需要,还会夸赞孩子。这就无法让幼儿真正理解分享、谦让的本质,甚至有一些孩子认为送出去的东西会被还回来,渐渐便养成了不愿意分享、小气自私的坏习惯。
1.2教育方法片面、单一化
著名的幼教专家朱晓曼在对当前国内感恩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指出:“针对个体的教育并不仅仅是针对其理论文化的教育,更应当注重一个人的品行教育。幼儿是一个人成长阶段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一个人思想意识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针对幼儿的情感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为此,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过程中,不只是要为他们灌输感恩方面的理论思想,同时还需要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来激发他们的感恩意识和情感,让他们在参与这类活动中感受到他们的感恩行为所能够带给他人的快乐,从而为幼儿未来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家园共育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途径
2.1家园共育中与家长沟通的策略
幼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和家长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样才能够顺利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并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当人们第一次接触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某种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帮助人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彼此,增强信任,从而构建某种和谐的社会关系。当幼儿被送进幼儿园的那一刻起,幼儿园就和家庭建立了某种关系,这种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紧密。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一种亲切的师生关系,引导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一种合作关系,互相配合,共同担负起培养幼儿的重任。幼儿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时候,需要掌握一定的策略,协调好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幼儿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教育教学的规律,能够从理论层次上陈述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这样家长才能放心把孩子交给教师,并且能够很好地配合教师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任务。有了专业知识的指导,就能够帮助孩子或者家长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家长心中的疑问,让家长明白幼儿园教育的道理。家园共育就是为了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只要把握住这个宗旨,和家长积极配合,就能够顺利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2.2尊重幼儿特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园阶段幼儿们由于年龄太小,还处于好动活泼阶段,不了解学习的重要性,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对于学习的认知单纯是由自己兴趣所带动,并不是发自内心想要学习知识。因此幼儿园教师要清楚这一特点,与幼儿家长积极沟通教学,充分掌握和了解到班级每一位幼儿的实际情况、个性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并且及时向幼儿家长反馈幼儿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做到尊重幼儿的天性特点的同时,又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逐渐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更加专注地投入学习中。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尊重学生学习特点,才能促进幼儿更好地将注意力投入学习活动中。
2.3秉承因材施教指导思想
在组织品格教育活动时,笔者主动分析了幼儿的个体发育需求,针对性地分析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客观因素。比如,在一次过家家游戏活动中,有一个幼儿并不愿意与同伴分享活动材料,甚至还直接出手推倒了对方。对此,笔者就及时与幼儿沟通,先是批评了幼儿推倒对方的行为,告诉幼儿要懂得关心同伴、爱护同伴,不应该制造矛盾。但是,这个孩子一直噘着嘴,神色也显得十分委屈,所以笔者就猜测是否有隐情。于是,笔者就耐心安慰幼儿,轻轻拍打幼儿的背部安抚对方,让幼儿的情绪快速平稳下来,接着便耐心询问幼儿为何单单对这个同伴抱有敌意。原来,在区域活动中,被推倒的孩子经常会拒绝这个孩子,从来不分享自己的物品,还经常抢其他孩子的玩具、零食,让其他幼儿十分受伤,所以这个幼儿开始拒绝分享。对此,笔者就认真询问了其他幼儿,确定了事情真相。于是,笔者就严肃批评了幼儿霸道蛮横、自私、不懂分享的错误行为,告诉幼儿分享与付出都是相互的,一味自私、蛮横不讲理的要求会让他渐渐被其他幼儿抗拒、反感,希望幼儿能够反省自己。
2.4亲子活动,加强幼儿生活习惯养成教育
部分家长能够意识到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能够督促其子女按时洗漱,正常作息,讲究卫生,并能够教授给其子女独立穿衣、脱衣的方法技巧。然而部分家长对其子女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却没有原则,一味地顺从其子女的不合理要求。比如幼儿贪玩,迟迟不肯入睡,部分家长就任由幼儿到晚上11点,甚至更晚的时间睡觉,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比如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整理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幼儿的动手能力欠缺,部分家长认为即便是让幼儿整理也是一团糟,还不如自己整理的快,所以就不给幼儿自主整理的机会,这当然也是急需要改进的。多姿多彩的亲子活动能够让家长静下心来,高质量地陪伴其子女,能够让家长认识到良好生活习惯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组织开展多样化的亲子活动,从而让家长做好其子女生活习惯方面的教育引导。
结束语
总之,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要以平等、合作、尊重的原则,取得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及主动参与。今后我们工作将继续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家园携手,共同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静.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智力,2020(12):176-177.
[2]孙钰.加强家园合作关注幼儿心理健康[J].幸福家庭,2020(04):8.
[3]倪凌云.家园合作视角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J].教师,2019(34):117-118.
[4]周扬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策略[J].新智慧,2019(29):40.
[5]唐淑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探讨[J].新课程(综合版),2019(10):261.